導航:首頁 > 債券投資 > 歐洲債券危機

歐洲債券危機

發布時間:2021-03-19 17:38:40

1. 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是這么一回事

信貸危機:
由於美國房價連年攀升,所以,在次級信貸市場貸款的人,可以拿房價升高的這個機會來填補他的信貸,但是當房價持平的時候,就沒有中間的差價,所以信貸人很難按時還款。就出現了信貸危機。對於中國的經濟影響不大,但是對於全球經濟來講是有一定影響的,首先就是股市,由於美國本土銀行將次級貸款的危險轉嫁給外國的投資銀行,比如亞洲的各大銀行,所以投資人對市場失去信心,就會拋出手中的股票,導致股市下滑,從而引起全球股市的動盪。

歐債危機:
歐洲債務危機即歐洲主權的債務危機。這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希臘等歐盟國家所發生的債務危機。2013年12月16日,愛爾蘭退出歐債危機紓困機制,成首個脫困國家。

2. 歐債危機要怎麼才能解決

1、美元債務快要違約的時候,是不是只要打開印鈔機印鈔就行了?
——技術上說是可以的,但是美國也有法律要求,也不是說印鈔就能印的。另外「違約」是的雙向概念,可以通過印鈔避免,也可以通過提高債務上限避免……避免的方式非常多

2、那麼歐洲這次為何不能效仿美元,讓歐洲央行也打開印鈔機瘋狂印鈔把債還了。 怕廢紙的話只要在自己的賬戶上多加幾個0然後把錢不就還了嗎?
——歐元區不是一個國家,是否開印鈔機要大家一致通過了才作數。尤其歐元區內部經濟發展參差不齊。好的國家必定不希望印鈔,因為會引起本國的通脹。

3、現在整個歐洲到處借錢,國債收益率挺高的, 直接印不行嗎? 財政政策不統一,貨幣政策是同一的。
——還沒有統一發行的歐洲債券,或者歐元債券。希臘西班牙什麼的國債收益率挺高,但是德國國債收益率是屢創新低的。

3. 歐債危機的表現及解決途徑是

解決途徑:第一,提高德國公共支出和預算赤字。德國作為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其態度對債務危機的解決至關重要。德國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希臘、愛爾蘭等國的出口,因此,德國增加公共支出就成為歐元救助計劃中的一部分。
第二,擴大當前的7500億歐元緊急救助基金規模。為救援希臘而籌集的7500億歐元的基金可以保障愛爾蘭,甚至可以保障葡萄牙暫時不出問題,但一旦西班牙陷入危機,歐元前景堪憂,畢竟該國是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世界第九大經濟體。只有有效擴大EFSF的總體規模,並提高其使用的彈性,才能在危機爆發時穩定市場信心。
第三,歐洲央行應擴大債券購買規模。盡管量化寬松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長期的還債問題,但歐盟和歐洲央行的救助能夠給西班牙等國家以喘息時間,並幫助西班牙等國以較低的融資成本實現財政的再平衡。歐債危機必須通過各國減少支出,進行結構性改革,放棄過去過度依靠房地產業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得到解決,在此之前,量化寬松是歐洲央行唯一的選擇。
第四,「PIIGS」減少財政支出。根據巴克萊的研究報告,「PIIGS」中只有義大利可以在不進行主動削減支出的情況下,從2011年開始逐漸實現財政的小幅盈餘,而其他四個國家若不進行痛苦改革,財政赤字將一直維持在5%以上的水平。根據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的計算,要想繼續留在歐元區,希臘、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需要將政府支出縮減10%。
表現:開端:2008年12月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下調希臘主權評級,希臘的債務危機隨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認為希臘經濟體系小,發生債務危機影響不會擴大。2009年12月8日 惠譽將希臘信貸評級由A-下調至BBB+,前景展望為負面。 2009年12月15日 希臘發售20億歐元國債 2009年12月16日 標准普爾將希臘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下調為「BBB+」 2009年12月22日 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將希臘主權評級從A1下調到A2,評級展望為負面。 發展:歐洲其它國家也開始陷入危機,包括比利時這些外界認為較穩健的國家,及歐元區內經濟實力較強的西班牙,都預報未來三年預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臘已非危機主角,整個歐盟都受到債務危機困擾。 2010年1月11日 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採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將調降該國債信評級 2010年2月4日 西班牙財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體公共預算赤字恐將佔GDP的9.8% 2010年2月5日 債務危機引發市場惶恐,西班牙股市當天急跌6%,創下15個月以來最大跌幅 蔓延:德國等歐元區的龍頭國都開始感受到危機的影響,因為歐元大幅下跌,加上歐洲股市暴挫,整個歐元區正面對成立十一年以來最嚴峻的考驗,有評論家更推測歐元區最終會解體收場。 2010年2月4日 德國預計2010年預算赤字佔GDP的5.5% 2010年2月9日 歐元空頭頭寸已增至80億美元 創歷史最高紀錄 2010年2月10日 巴克萊資本表示,美國銀行業在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風險敞口達1760億美元

4. 歐債危機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歐債危機愈演愈烈
一個主權債務危機的幽靈在歐洲大陸徘徊
隨著希臘、愛爾蘭、葡萄牙主權債務危機的升溫,債務危機開始從歐元區外圍國家向核心國家蔓延,義大利和西班牙誰將是歐債危機下一個倒掉的「多米諾骨牌」成為議論沸點。 截至2010年底,義大利公債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19%,遠高於《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的60%上限,在歐盟各國中僅次於希臘的142.8%。此外,義大利經濟增長乏力,出口增長趨勢微弱,進口商品價格高漲,惡劣的經濟環境使得義大利的危機雪上加霜。 西班牙也面臨著被捲入債務危機的風險。數據顯示,西班牙2010年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高達9.2%。盡管西班牙政府正實施30年來規模最大的預算削減措施,同時還採取措施提高退休年齡和縮減裁員成本。但國際基金組織認為,西班牙為防止債務危機而採取的措施不夠完整,其面臨的債務風險相當巨大。 據報道,金融大鱷索羅斯將歐債危機的爆發歸咎於德國的自私及不作為。他認為德國總理默克爾堅持自行維系本國金融體制安危,才埋下了今日歐債危機的禍患。 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則呼籲國會盡快通過緊縮方案。然而,據資料顯示,義大利201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為1.03%,這種緩慢的經濟增長一旦遭遇財政緊縮,就可能陷入衰退。如果義大利向外界求助,就必須進行經濟緊縮,因此可能陷入經濟衰退和公共債務上升的雙重困境。 作為歐元區第三和第四大經濟體,義大利和西班牙在歐洲經濟中的地位至關重要,一旦出現債務違約,對市場的沖擊力度遠非希臘等國可比。 鑒於義大利和西班牙龐大的外債規模,有分析認為,如果兩國陷入債務危機無法從市場融資,那麼歐盟其他國家將沒有足夠力量來援救義大利和西班牙,歐元區有可能因此分崩離析。從全球范圍來看,如果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波及核心國家,全球市場的投資方向將會逆轉,資金撤出股市、商品市場,進入貴金屬市場等尋求避險。這將導致資產價格明顯波動,或許將引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 隨著義大利及西班牙國債危機逼近,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也開始面臨債務風險。有跡象顯示,市場投資者正在做空法國主權債券,債務危機正步步緊逼。
歐債危機背後的美債蹤影
歐債危機背後摻雜的是更深層較量,那就是美國與歐洲正在展開一場貨幣主導權與債務資源的大戰。事實上,美國依然延續其金融貨幣霸權所賦予的「結構性權力」。而自從歐元誕生之日起,歐元就作為全球最有力的潛在競爭對手,全面挑戰美元霸權體系。 首先,歐元削弱了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結算貨幣地位。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說,歐元提供了一種能夠替代美元的結算貨幣選擇。由於歐元區主要出口商品品種與美國具有競爭性,歐元結算量的上升就必然導致美元結算量的下降。結算量就是定價權,美元結算量的比重下降意味著美國在國際市場上定價權的流失。 其次,歐元沖擊了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歐元誕生之後佔全球總外匯儲備量的比重不斷上升,而美元則持續下降。根據IM F的官方外匯儲備構成數據統計,從1996年到2009年,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地位經歷了一個「倒U」型走勢,在歐元正式成立之前和成立初期,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其佔世界儲備的比重從1995年的59%上升到了2001年底71.5%。但是,自從2001年以後,美元的比重就開始不斷下降,截至2010年已經滑落到62.1%。 然而,對美國的威脅似乎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美國債券與歐洲債券的資源爭奪,這個恐怕是美國最為擔憂的。在借款「依賴型」體制下,美國長期國際貿易逆差和經常賬戶逆差能夠維持,需要以美元不間斷地循環周轉運動為保證。而要保證美元不間斷地循環周轉運動,就必然要依賴其他國家的商品出口換取美元,其他國家又用換取的美元通過購買美國債券投資於美國,於是美元迴流至美國,為其債務進行融資。 令美國擔憂的是,與美國相似歐洲國家也基本是「債務依賴型國家」。根據IM F的資料庫,世界外債發行數量最多的前十個國家,包括了美國、7個歐洲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和澳大利亞,這10個國家對外發行的債券佔全球的83.8%,而這其中歐元區各國債券市場加總後規模佔到了全球的45%,已經超過了美國32%左右的份額,無疑這是對美國債務依賴體系的最大挑戰。 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已經成為美國債務的最大買家,並且通過量化寬松政策讓債務貨幣化。危機爆發至今,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由2007年6月的8993億美元上升到2011年5月初的27231億美元,是危機前的3倍。而今美聯儲即將在6月停止6000億美元的國債購買計劃,由誰來繼續接手如此龐大的債務是最大的問題。在美國貨幣和財政雙雙承壓的情況下,只有製造一個比美國國債還爛的債券,才可能讓金融市場在壞與更壞之間選擇一個較好的。 於是,近期美國評級機構不斷調低希臘、愛爾蘭、比利時的主權信用評級,輪番對歐債危機製造動盪,大舉做空歐元,美元利用「避險屬性」和階段性強勢,使資本大量迴流美國本土,而美國成了這場危機的贏家,包括美國國債、美股及其它機構債券在內的美元資產大受追捧。盡管當前美國國債已經突破債務上限,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和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創下五個月低點,美國國債受到超額認購,債務融資得以順利進行。 內外夾擊之間,歐債危機不再是歐洲五國的危機,債務危機由邊緣國家向核心國蔓延的風險正在進一步加大,等待歐洲將是新一輪的債務風暴。□張茉楠
歐債危機或將大爆發
上周末,原商務部副部長、現任中國國際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說:「為了防範風險,中國不會再急於買入歐債。中國已經買了很多歐債(大約占外匯儲備的1/4左右),如果歐元下跌,中國將出現巨額虧損。歐洲到底怎麼走,只能由其自己定,中國能做的很有限」。 這是一次微妙而明確的表態。筆者認為,這是個正確的決定,當然也是痛苦的決定——不買歐債,美債也不能多買,中國的外匯儲備買什麼? 歐元從上周五下午開始出現破位下跌走勢,雖然當晚美國非農數據極差,遠遠低於預期,但歐元在短暫反彈後仍然下跌,這預示著歐元將向震盪市的下軌靠攏,很可能在本周跌破14000整數關。 歐債危機的本源是歐元區競爭力的持續下降。以前這種競爭力下降的趨勢僅僅表現在二三線國家,而在歐債危機被一次次進行施救之後,歐元區一線國家也出現明顯的疲態。8月歐元區核心國家的經濟數據發出了極負面的預警,包括德國8月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為50.9,預期為52.0,是2009年9月以來最低。法國8月的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更差,只有49.1。德法兩國的數據說明,歐元區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實體經濟的增長率已經近零。雖然我們不能得出德法兩國是被希臘這樣的國家拖下水的——救人的人被拖下水很正常——結論,但德法兩國已經沒有餘力救助歐元區二三線國家,則是事實。而沒有了德法兩國經濟支撐的歐元區,會發生什麼事是可以預期的,強勢歐元則是不能預期的。 歐債危機必然真實發生的第二個原因是施救方案不切實際。歐債危機的源頭是絕大多數歐元區國家都嚴重地違反財政紀律,但歐盟制定的施救方案則是讓德法兩國包括歐洲央行都嚴重地違反財政紀律——動用公共資金和儲蓄存款去購買歐元區二三線國家的國債。其結果如何,雖然不能說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起碼是向受援國家發出了錯誤的信號——可以賴在大國身上,債主身上。 從外媒報道中得知,在歐洲央行(ECB)上月決定購買義大利國債後,該國明顯地放緩了預算整固措施。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將削減巨額公共債務的許諾完全變成了空話。德國的媒體乾脆說:就是因為歐洲央行的介入導致義大利預算措施更為混亂。由於歐洲央行開始購買義大利國債,義大利的預算措施每天都在變,該國國債收益率因歐洲央行的購債操作而有所下滑,這給義大利政府發出了可以放鬆削減赤字努力的信號。因此,購買義大利國債的決定是錯誤的。雖然犯錯誤的不僅僅是歐洲央行。歐債危機的解決方案只有一個,就是斷尾,就是放棄強勢歐元政策。當然這是極其痛苦的,痛苦程度很可能超過2008年美國次級債危機。 歐債危機必然真實發生的第三個原因是歐元區17個國家本來就是一團散沙,卻非要製造堅強如鋼的假象。歐債危機從希臘蔓延到愛爾蘭,歐元區領導人無數次聚會,每一次都向全世界發表聲明顯示歐元區的團結以及多麼的具有強大的實力。但只要會議一散,雜音立即通過媒體發出,小動作更是不斷。 歐債危機必然真實發生的第四個原因是歐元區主要國家的領導人缺乏政治敏感性和前瞻性,錯判形勢。 歐債危機怎樣解決?預計很難拖過9月,解決的方案不是繼續購買歐元區出問題國家的債券,也不是建立所謂的歐元區統一債券市場。唯一的辦法就是斷尾,將希臘開除出歐元區。但客觀地說,最好的時機已經錯過,因為比希臘大許多倍的歐元區第三號國家義大利要出事了,後面還排著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要想都救,歐元區根本沒有這個實力。最後的辦法就是逼迫歐元區高負債國家變賣資產還債,但價格只能隨行就市。只有報價更低,市場才起作用,這就需要歐元下跌! 可以肯定地說,歐債危機的最終解決是在歐元大跌之後才能評估的。如今歐元已經跌破歐洲央行死守的防線13850,最低一度跌至13386,未來還需要至少15%的跌幅。 中國怎麼辦?只能看著,不能再買,不要想補倉。外匯儲備本來就是「雞尾酒式」的,歐元是相對其他貨幣下跌,歐元跌,美元會漲,其他貨幣更會漲。可以慶幸的是,我們持有的歐元資產還不是很多,1/4的外匯儲備在貶值,另外四分之三的儲備在升值,即使歐元貶值幅度很大,我們受的損失也不會大。問題是今後不能再買歐元了,外匯儲備也不能繼續大幅度增加了。歐債危機告訴我們的教訓不僅是歐元區國家存在問題,而是全世 界幾乎所有國家的貨幣都不可靠。可靠的辦法不是無限度地擴大儲備,而是怎樣將儲備花出去。
歐債危機擴散
歐債危機正在向歐元區核心國家擴散,這次輪到法國。著名評級機構穆迪已經發出警告:將在未來3個月內考慮是否將法國國債AAA評級置於「負面觀察」。負面觀察往往是降級的前奏。 穆迪在聲明中稱,與其他歐元區主權國家一樣,法國的財政狀況有所弱化;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沖擊法國,導致其財政指標在其他AAA國家中是最差的。 目前歐元區共有6個國家享有AAA級評級,分別是法國、德國、荷蘭、芬蘭、奧地利和盧森堡,法國負債水平最高。IMF稱,2011年法國公共債務將達到GDP的85%,在全球AAA級國家中都屬高位。10月17日,法國國債與德國國債的利差擴大到創紀錄的93.2個基點,而在今年4月利差僅有29個基點。 法國評級遭受新一輪壓力主要由其銀行系統對歐洲主權債務的巨大風險敞口,以及對其他國家加大救助力度所致。 歐盟正准備要求歐洲銀行提高核心資本金的規模和質量,政府將對未達標銀行進行注資。除了自身的負擔,身為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也是歐盟救助資金的第二大出資國。目前歐元區正在研究如何擴大EFSF的借貸規模,防範義大利和西班牙等更大規模經濟體陷入危機,而這也將進一步增添法國的公共財政負擔。 此外,法國的經濟增長形勢也讓公共財政不容樂觀。10月18日巴魯安承認,此前對於2012年GDP將增長1.75%的預測過於樂觀。歐洲政策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法賓·祖萊格則認為,在經濟增長潛力上,法國與(陷入困境的)西班牙並無太大差異。 法國主權評級遭受壓力將讓歐元區對債務危機的應對更為困難。目前EFSF所擁有的AAA級評級是基於各出資國家的評級水平做出的,因此,穆迪在17號也表示,如果法國遭受降級,EFSF的最高評級也會受到質疑。 對此,歐洲正在努力將永久性的危機應對機制歐洲穩定機制(ESM)提前運行。ESM的最重要特點是它享有類似於IMF一樣的國際機構身份,從而不受出資方評級的影響。按照原定時間表,ESM將在2013年夏天取代EFSF開始運行,但目前歐洲希望將此提前一年,至少在2012年內實現

5. 歐債危機的起源是什麼

希臘主權債務危機:起源與演進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主要國家聯手,美國政府實施了大力的反危機政策,成功使美國金融市場恢復穩定,經濟恢復增長,其他各主要國家的經濟也恢復了良好增長勢頭。中國在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帶動下,率先實現V形反彈。然而,2010年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突然爆發,並向歐洲其他國家擴散,歐元持續貶值,全球經濟形勢突然變得撲朔迷離,中國經濟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急劇上升。我們可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演進過程與美國次貸危機做個對比。

先看美國。最初,次貸違約率上升,次貸相關債券價格下降,導致貨幣市場流動性短缺,新債代替舊債的連續發行過程中斷;現價計價和資本金扣減原則導致杠桿率上升,金融機構只能通過壓縮資產負債表實現去杠桿化。在此過程中,信貸緊縮愈演愈烈,一些金融機構因資不抵債而破產。金融危機蔓延導致實體經濟陷入衰退。為穩定市場,政府在貨幣市場注入流動性、收購有毒資產和接管瀕臨破產金融機構;同時,政府大力實施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數量寬松與零利率,刺激經濟增長。

再看希臘主權債務危機。2009年11月希臘財政部長宣布,其2009年財政赤字對GDP比將為 13.7%,而不是原來所預測的6%。市場出現恐慌,希臘國債CDS價格急劇上升。2010年一季度,希臘國債對GDP之比達115%。2010年4月希臘政府宣布如果在5月前得不到救援貸款,將無法為即將到期的200億歐元國債再融資。由於擔心希臘政府對其總額為3000-4000億美元的國債違約,投資者開始大規模拋售希臘國債。希臘政府難以通過發新債還舊債,希臘主權債危機終於爆發。主要依賴希臘政府債券為抵押進行融資的希臘銀行無法從其他地方得到資金,只能依靠廉價的歐洲央行貸款,貨幣市場流動性短缺驟然加劇。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傳染效應出現: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和義大利等國同時遭受信用危機,受影響國家的GDP占歐元區GDP37%左右;歐洲資金外逃,貨幣市場流動性短缺,利息率上升,歐元貶值。在此情況下,歐盟、歐洲央行和IMF緊急出台7500億歐元的救援措施。歐洲央行在國債市場上購買私人投資者拋售的希臘國債,以防其價格下跌、收益率攀升。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垃圾」債券不斷增加。與此同時,歐洲央行增加了對銀行的短期貸款、放鬆貸款的抵押條件,以緩解貨幣市場上的流動性短缺。在穩定金融市場的同時,同美國不同,歐盟國家並未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希臘等國開始實行財政緊縮政策,德國等財政狀況良好的國家也准備實行財政緊縮。歐盟區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即採取了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但在此次歐洲主權債危機中,歐洲央行似乎並不打算效仿美國,也並未修改2%的通貨膨脹率目標。

希臘的主權債務危機,源於財政赤字過高,但這並非現在才出現的問題。在高福利制度下,希臘人得以維持高消費、重享受的生活方式,加之稅收征管不善,導致嚴重的偷稅漏稅,使其財政狀況比較糟糕;希臘等國在加入歐盟時,由於資本自由流動與固定匯率,使得大量資金流入,公私債務增加,不但存在大量財政赤字,還存在大量經常項目逆差;希臘勞動市場僵硬,與德國的勞動生產率差距不斷擴大,但無法通過勞動力自由流動縮小差異;馬約關於財政赤字的規定未得到嚴格遵守,歐盟也因一體化和主權矛盾,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管機制;受全球金融、經濟衰退的影響,希臘問題雪上加霜;造假賬,嚴重的財政困難被暫時掩蓋,喪失了及早採取措施的機會。

通常,當一國由於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使財政赤字增加時,可通過三條途徑解決:一是通過擴張性貨幣政策如降息等刺激經濟增長,增加稅收,減少赤字;二是通過貨幣貶值,刺激出口和經濟增長,增加稅收,減少赤字;三是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但要注意其對增長的負面影響。然而,希臘沒有本國貨幣和獨立的貨幣政策,既不能執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又不能貶值,只有財政緊縮一條路,即大幅削減工資和福利。這在政治上困難,效果難料。德國等遲遲不肯施以援手,也加重了市場對希臘前景的擔憂,助推了危機的爆發。

歐洲的救援與後果

為避免危機惡化,導致災難性後果發生,5月10日,歐洲緊急出台總額達7500億歐元的救助機制,這是歐洲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救援行動。其中4400億歐元是歐元區政府承諾提供的貸款。為實施救援,歐元區政府成立一個為期3年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作為一個特殊目的機構,將發行債券籌資以幫助面臨主權債危機的任何歐元區國家;600億歐元將由歐盟委員會依照《里斯本條約》從金融市場籌集;IMF也將提供2500億歐元。

為避免國債價格下跌,到5月28日,歐洲央行已購買近400億歐元的歐元區債券,包括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的政府債券,其中250億為希臘主權債務。歐洲央行平均每個交易日購入約30億歐元的債券,其中20億來自希臘。但希臘短期內並無好轉的跡象,歐洲央行幾乎是希臘主權債券的唯一買家。

在歐洲央行以人為的高價大規模購入希臘債券的過程中,德法之間也進行著明爭暗鬥。歐洲央行行長是法國人特里謝,德國人指責他屈服於法國總統薩科齊的巨大壓力,違背了歐洲央行長期以來不允許購買其成員國國債的規定。德國央行行長懷疑,法國銀行打算利用這一機會,清理法國銀行賬面上800億希臘不良資產。

除購買問題國債外,歐洲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通過各種措施,如降低歐洲央行貸款的抵押標准,增加向貨幣市場的流動性注入。美國聯邦儲備局則宣布將重開與其他央行的換匯額度,以確保其他央行能獲得充足的美元。

目前應該可以斷定,希臘在未來兩年的國債已經有錢償還,不會違約,傳染效應暫時得到控制,局面不會繼續惡化下去。盡管歐洲主權債價格得到穩定,但由於對歐洲經濟缺乏信心,投資者拋售歐元購買美元,導致歐元持續貶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遠未結束。

而且,還留下一個問題,未來歐洲央行如何退出?現在推行的救助政策,已經把歐洲央行逼到了角落裡。假如它停止救市,是否會使高負債國家的債券價格跌至谷底?歐洲央行本身也可能陷入危險。歐洲央行的資金,目前約700億歐元,大部分投入到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救助危機將使央行資金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完全用盡。每年年底,德國央行通常會將其利潤轉到聯邦政府。但未來幾年,利潤可能因和希臘債券掛鉤而減少,這對德國央行的信心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歐元區的債務問題與歐元前景

有問題絕不僅僅是希臘。歐元區平均預算赤字佔GDP比例高達6.9%,除希臘外,愛爾蘭、西班牙這一比例都超過10%。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各成員國赤字不得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3%,公共債務不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60%。但根據歐盟數據,去年和今年,27個成員國中只有瑞典和愛沙尼亞達標。

希臘和其他歐洲國家要想解決債務問題,既要在今後數年內使財政赤字/GDP大幅下降,也要在未來幾年使國債余額/GDP停止增長或下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國債余額與GDP之比的動態路徑取決於經濟增長速度和國債實際利息率的對比關系。在必須逐年削減基本財政赤字的同時,財政赤字國還必須滿足債務余額/GDP趨於穩定值的條件。該條件是:經濟增長率大於實際匯率。而國債余額/GDP比穩定且下降的條件是:經濟增長速度-利率(國債收益率)-通貨膨脹率>0。

可以想像,歐洲公共債務負擔沉重的國家一定會尋找新的增長點,盡力爭取較高的經濟增速,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利率,容許較高的通貨膨脹率,並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否則長期利率會上升。現在看來,希臘債務余額/GDP趨於穩定並逐漸減少是有困難的。希臘經濟增速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會小於國債實際利率,因為現在希臘並未找到新的增長點,而通脹短時間又起不來,所以只能依靠歐元貶值、財政緊縮。如果希臘不能通過結構改革保證基本財政收支平衡,希臘的債務/GDP就無法逐漸減少。這類問題也存在於許多歐元區國家和OECD國家。2011年,歐元區成員國國債/GDP將大於90%。

我認為,歐元貶值是暫時的,歐洲的國際收支狀況明顯好於美國,歐元不會持續貶值。歐元區也不會解體,因為這樣政治代價過高,而歐洲的經濟能力應該能夠解決目前的問題。現在的關鍵在於德國的態度。在歐盟這樣的經濟體中,如果沒有財政轉移支付,德國越強,其他國家越弱,歐元越要出問題,這就存在一個悖論。所以,德國如果自掃門前雪,只是解決自己的問題,是把歐元害了,也把德國自己害了。

危機可以導致歐元區的解體和歐元的消失。但危機也可能導致歐元區一體化進程的深化,不但有統一貨幣,而且有統一或近乎統一的財政,類似於美國聯邦和各州的財政關系。此前,歐盟和歐元區擴張速度太快,很多體制機制並不完善,未來是否可以引入退出或除名機制,以免陷入無路可走的境地。未來,還應進一步打破各種要素流動的障礙,如勞動力的流動,以推動勞動生產率的趨同。

強大的歐洲經濟和強大的歐元是符合中國利益的,因為歐元貶值可以為中國外儲分散化提供了條件,而過去歐元太貴,限制了我們這樣做。

美國仍是世界金融穩定的最大威脅

中長期真正的威脅,是發達國家的雙逆差及國債和外債的累積。

誰來購買全球巨額的公共債務,特別是美國國債?日本債務佔GDP比例高達200%,但日本儲蓄率很高,基本上是本國居民購買,國民財富基本上就可以搞定。歐元區的債券也是歐洲自己買。美國國債靠誰來買?全世界正在進入一個借新債還舊債和央行印鈔票的階段,新債只能依靠有剩餘儲蓄的國家購買。一旦新債券無人購買,將會導致國家破產、債券違約以及印鈔,結果必然是通貨膨脹。之所以現在沒有出現通貨膨脹,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等國繼續購買美國和歐洲債券,減少了印鈔票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商業銀行的運轉依然未恢復正常。

未來,美國依然是世界金融穩定的最大威脅。因為歐洲從總體上看,只有國債問題,外債問題尚不嚴重,如德國國際投資頭寸為正,歐元區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在這點上,歐洲強於美國。而美國既有巨額財政赤字又有巨額外債,在雙赤字情況下能維持金融穩定,很大程度是由於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隨著雙赤字的惡化,美元的地位終將削弱。美國國債的50%以上依靠外國投資者,2015年美國國債與GDP之比將大於100%,長期看不到改善的前景。因此在中長期,不排除美國發生國際收支危機和財政危機的可能性。

日本、中國、德國具有較強的財力購買美國國債。但希臘危機和世界各國財政狀況的普遍惡化,使日本、德國購買美國國債的能力下降。誰來買單?在此情境下,美國運用視線轉移戰略,將這一壓力轉到逼迫人民幣升值上來。先有美國130名議員聯名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也屢提人民幣要升值、「不惜與中國打貿易戰」等觀點,聲稱人民幣升值可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5月份剛剛結束的中美戰略對話中,盡管美國以人民幣升值上的讓步換取開放市場的讓步。然而,出於政治需要,人民幣升值的話題一定還會重提。到底什麼是中國的真正利益?未來中國在美元陷阱中會陷多深?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6. 歐債危機是什麼

歐洲債務危機即歐洲主權的債務危機。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希臘等歐盟國家所發生的債務危機。

開端:
2008年12月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下調希臘主權評級,希臘的債務危機隨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認為希臘經濟體系小,發生債務危機影響不會擴大。2009年12月8日 惠譽將希臘信貸評級由A-下調至BBB+,前景展望為負面。
2009年12月15日 希臘發售20億歐元國債
2009年12月16日 標准普爾將希臘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下調為「BBB+」
2009年12月22日 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將希臘主權評級從A1下調到A2,評級展望為負面。
發展:
歐洲其它國家也開始陷入危機,包括比利時這些外界認為較穩健的國家,及歐元區內經濟實力較強的西班牙,都預報未來三年預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臘已非危機主角,整個歐盟都受到債務危機困擾。
2010年1月11日 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採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將調降該國債信評級
2010年2月4日 西班牙財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體公共預算赤字恐將佔GDP的9.8%
2010年2月5日 債務危機引發市場惶恐,西班牙股市當天急跌6%,創下15個月以來最大跌幅
蔓延:
德國等歐元區的龍頭國都開始感受到危機的影響,因為歐元大幅下跌,加上歐洲股市暴挫,整個歐元區正面對成立十一年以來最嚴峻的考驗,有評論家更推測歐元區最終會解體收場。
2010年2月4日 德國預計2010年預算赤字佔GDP的5.5%
2010年2月9日 歐元空頭頭寸已增至80億美元 創歷史最高紀錄
2010年2月10日 巴克萊資本表示,美國銀行業在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風險敞口達1760億美元
升級:
希臘財政部長稱,希臘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約90億歐元資金度過危機。歐盟成員國財政部長10日凌晨達成了一項總額高達7500億歐元的穩定機制,避免危機蔓延。
2010年4月23日 希臘正式向歐盟與IMF申請援助
2010年5月3日 德內閣批224億歐元援希計劃
2010年5月10日 歐盟批准7500億歐元希臘援助計劃,IMF可能提供2500億歐元資金救助希臘
2010年9月7日 歐元區財長批准為希臘提供第二筆貸款,總額65億歐元
2011年1月14日 惠譽下調希臘主權信貸評級由BBB-級下調至BB+級,評級展望為負面。
2011年3月7日 穆迪3月7日將希臘國債評級從「Ba1」下調至「B1」,評級前景為負面。
2011年3月29日 標普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由「BB+」下調至「BB-」。
2011年6月29日 希臘議會通過了為期5年的財政緊縮方案,這為歐元區出台新一輪救助方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1年7月4日 標普將希臘長期評級從「B」下調至「CCC」,指出以新債換舊債計劃或令希臘處於選擇性違約境地
2011年7月21日 歐元區通過緊急峰會再向希臘提供1090億歐元貸款的第二次援助。貸款到期時間從7年半延長到15年至30年;利率從4.5%降低至3.5%。銀行等私營機構同意在2014年前經由回購希臘債券等方式出資大約500億歐元援助希臘。
2011年7月27日 標普下調希臘評級至「CC」,展望為負面。標普認為歐盟的希臘債務重組計劃是「廉價交換」,看似希臘債務交換和展期選項「對投資者不利」,希臘債務重組相當於「選擇性違約」。

隨著希臘、愛爾蘭、葡萄牙主權債務危機的升溫,債務危機開始從歐元區外圍國家向核心國家蔓延,義大利和西班牙誰將是歐債危機下一個倒掉的「多米諾骨牌」成為議論沸點。
截至2010年底,義大利公債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19%,遠高於《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的60%上限,在歐盟各國中僅次於希臘的142.8%。此外,義大利經濟增長乏力,出口增長趨勢微弱,進口商品價格高漲,惡劣的經濟環境使得義大利的危機雪上加霜。
西班牙也面臨著被捲入債務危機的風險。數據顯示,西班牙2010年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高達9.2%。盡管西班牙政府正實施30年來規模最大的預算削減措施,同時還採取措施提高退休年齡和縮減裁員成本。但國際基金組織認為,西班牙為防止債務危機而採取的措施不夠完整,其面臨的債務風險相當巨大。
據報道,金融大鱷索羅斯將歐債危機的爆發歸咎於德國的自私及不作為。他認為德國總理默克爾堅持自行維系本國金融體制安危,才埋下了今日歐債危機的禍患。
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則呼籲國會盡快通過緊縮方案。然而,據資料顯示,義大利201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為1.03%,這種緩慢的經濟增長一旦遭遇財政緊縮,就可能陷入衰退。如果義大利向外界求助,就必須進行經濟緊縮,因此可能陷入經濟衰退和公共債務上升的雙重困境。
作為歐元區第三和第四大經濟體,義大利和西班牙在歐洲經濟中的地位至關重要,一旦出現債務違約,對市場的沖擊力度遠非希臘等國可比。
鑒於義大利和西班牙龐大的外債規模,有分析認為,如果兩國陷入債務危機無法從市場融資,那麼歐盟其他國家將沒有足夠力量來援救義大利和西班牙,歐元區有可能因此分崩離析。從全球范圍來看,如果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波及核心國家,全球市場的投資方向將會逆轉,資金撤出股市、商品市場,進入貴金屬市場等尋求避險。這將導致資產價格明顯波動,或許將引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
隨著義大利及西班牙國債危機逼近,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也開始面臨債務風險。有跡象顯示,市場投資者正在做空法國主權債券,債務危機正步步緊逼。
歐債危機背後的美債蹤影
歐債危機背後摻雜的是更深層較量,那就是美國與歐洲正在展開一場貨幣主導權與債務資源的大戰。事實上,美國依然延續其金融貨幣霸權所賦予的「結構性權力」。而自從歐元誕生之日起,歐元就作為全球最有力的潛在競爭對手,全面挑戰美元霸權體系。
首先,歐元削弱了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結算貨幣地位。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說,歐元提供了一種能夠替代美元的結算貨幣選擇。由於歐元區主要出口商品品種與美國具有競爭性,歐元結算量的上升就必然導致美元結算量的下降。結算量就是定價權,美元結算量的比重下降意味著美國在國際市場上定價權的流失。
其次,歐元沖擊了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歐元誕生之後佔全球總外匯儲備量的比重不斷上升,而美元則持續下降。根據IM F的官方外匯儲備構成數據統計,從1996年到2009年,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地位經歷了一個「倒U」型走勢,在歐元正式成立之前和成立初期,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其佔世界儲備的比重從1995年的59%上升到了2001年底71.5%。但是,自從2001年以後,美元的比重就開始不斷下降,截至2010年已經滑落到62.1%。
然而,對美國的威脅似乎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美國債券與歐洲債券的資源爭奪,這個恐怕是美國最為擔憂的。在借款「依賴型」體制下,美國長期國際貿易逆差和經常賬戶逆差能夠維持,需要以美元不間斷地循環周轉運動為保證。而要保證美元不間斷地循環周轉運動,就必然要依賴其他國家的商品出口換取美元,其他國家又用換取的美元通過購買美國債券投資於美國,於是美元迴流至美國,為其債務進行融資。
令美國擔憂的是,與美國相似歐洲國家也基本是「債務依賴型國家」。根據IM F的資料庫,世界外債發行數量最多的前十個國家,包括了美國、7個歐洲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和澳大利亞,這10個國家對外發行的債券佔全球的83.8%,而這其中歐元區各國債券市場加總後規模佔到了全球的45%,已經超過了美國32%左右的份額,無疑這是對美國債務依賴體系的最大挑戰。
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已經成為美國債務的最大買家,並且通過量化寬松政策讓債務貨幣化。危機爆發至今,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由2007年6月的8993億美元上升到2011年5月初的27231億美元,是危機前的3倍。而今美聯儲即將在6月停止6000億美元的國債購買計劃,由誰來繼續接手如此龐大的債務是最大的問題。在美國貨幣和財政雙雙承壓的情況下,只有製造一個比美國國債還爛的債券,才可能讓金融市場在壞與更壞之間選擇一個較好的。
於是,近期美國評級機構不斷調低希臘、愛爾蘭、比利時的主權信用評級,輪番對歐債危機製造動盪,大舉做空歐元,美元利用「避險屬性」和階段性強勢,使資本大量迴流美國本土,而美國成了這場危機的贏家,包括美國國債、美股及其它機構債券在內的美元資產大受追捧。盡管當前美國國債已經突破債務上限,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和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創下五個月低點,美國國債受到超額認購,債務融資得以順利進行。
內外夾擊之間,歐債危機不再是歐洲五國的危機,債務危機由邊緣國家向核心國蔓延的風險正在進一步加大,等待歐洲將是新一輪的債務風暴

7. 歐債危機下的外貿市場,要怎麼應對

"目前歐債危機的'病'很重,先要救命,然後配套'治病'。否則'命'沒有了,對國際社會包括中國在內的'金磚國家'乃至G20損失都很大。"浙商證券策略分析師聞岳春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歐債在目前早就不僅僅是財政問題,更是金融問題了。歐債危機攪得歐元區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盪不安,歐洲股市連續暴跌,歐元匯市動盪,歐元連續大幅貶值。我國銀行業受影響不大外貿出口再次面臨沖擊

"如果歐洲金融業出現了問題,就必然影響到亞洲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進而會發生信貸緊張,亞洲銀行業之間的同業拆借利率可能會飆升,銀行就難以在金融市場上輕易融資,實體經濟也就沒法從金融系統裡面得到融資。這就很可能會出現兩種結局,一個就是亞洲的銀行業紛紛破產,另一種就是實體經濟肯定會下滑,失業上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王鵬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不過王鵬也指出:"相對於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這次要好一些。因為上次是亞洲自身經濟出現了問題,而這次只是外部原因,所以亞洲各地自身的調節空間還是比較大,應對措施可能會相對充分一些。"

歐債危機的不斷升級,受害最嚴重的應該是銀行業,值得慶幸的是,"我國銀行業影響卻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是忽略不計。"中國商報記者從中國銀行國際金融所獲悉。"目前除中國銀行有摺合成1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歐債風險敞口外,中國其他銀行幾乎沒有。"

"目前我國基本沒有持有希臘國債,持有的義大利國債占義大利國債總量也僅4%,規模較小,直接損失微乎其微。"中國銀行國際金融所分析師邊衛紅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歐債危機對中國影響較大的是外需乃至實體經濟。"這是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王勇的觀點。

"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中國對歐盟的外貿及投融資方面的受損。"王勇告訴中國商報記者。雖然中國與希臘的貿易只佔中歐貿易很小的比重,但是,由於歐盟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歐債危機持續發酵,歐元區經濟整體下行,必將影響中國未來整體出口形勢。歐債危機的延續,還可能加劇歐元對美元和人民幣的貶值,人民幣有效匯率也將有所回升,這又將進一步影響中國的出口。

權威機構測算,歐元對美元每貶值1%,短期內中國對歐洲的出口增速將下降0.65%;若歐盟經濟增速下降1%,中國的出口增速就會下降6%。

復旦大學美研中心副教授宋國友也指出,早在2007年,歐盟便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分別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7%和出口總額的20%左右,這兩個指標均要高於美國。"對中國的出口而言,歐元對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要比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更加有影響。"

數據顯示,自2010年二季度開始,我國對歐盟的貿易增速就進入了下行通道。2011年8月份,我國對歐盟的出口增速同比持平,環比僅為-2.6%,低於2000年以來5%的平均水平。前8個月,我國對歐盟的出口同比增長18.5%,低於2000年以來23.9%的平均增速。

"總體來說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可控的,"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告訴中國商報記者。雖然中國對歐元區貿易目前已經超過美國,歐債危機自然會影響中國出口,但是這些影響對中國來說是可以駕馭的。近年來隨著中國政府極力推動內需增長,內需在中國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外需的減少,外貿順差對中國GDP的貢獻已經從2007年的10%左右降到今年的4%左右。

面對日益蔓延的歐債危機,中國又將如何應對呢?有人認為,針對歐債危機,我國應本著大國姿態,積極參與救助,推動中歐經貿投資向更深層次合作,這不僅可以支持歐元區國家克服危機,也可藉此深化我國與國際社會合作機制,提升國際話語權。目前,一些歐洲國家也希望中國大手筆購買危機國家的債務,以幫助穩定歐洲債券市場和投資者信心。

購買歐債應該謹慎 實體經濟更有價值

如果全球金融危機再現,中國是否會像2008年那樣加大政府支出以抵禦全球衰退,從而重振亞洲和全球經濟呢?

"我認為中國再次出手,加大政府支出以抵禦全球危機還是比較難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王鵬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因為中國經濟這次除受到了很多外部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歐元區經濟影響)外,自身也還有很多的問題,這不是簡單的增加政府支出就可以解決的。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的4萬億投資確實給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復甦做出了很大貢獻,體現了一個大國的風范,但也留下了通貨膨脹預期比較高、政府赤字大等後遺症。這也告訴我們這些刺激是暫時性的,不能頻繁使用,畢竟我們不能像美國那樣可以向全世界撒美元。中國不是財神爺更不是救世主,中國要做的是根據自身在危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解決自身經濟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該制定一個更完善的一攬子救助計劃或者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為未來的經濟持續增長打好堅實基礎。

對於中國大手筆購買歐洲國家債券的提法,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並不持完全贊同態度。

"在當前的條件下,由於一些危機國家的違約風險仍處在上升通道,歐元面臨對美元大幅貶值的壓力,因此中國對投資歐債應該審慎。"馬駿建議說。不過對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發行的債券和歐洲各國政府今後一旦達成共識後發行的歐元區共同債券,馬駿認為中國應該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予以支持。

那麼中國究竟該採取什麼樣的具體措施應對歐債危機呢?

"危機的加劇意味著歐洲的進口需求會下降,我們理應做好主動應對歐元區貿易保護主義的戰略准備。"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王勇說。這要求中國企業應不斷創新產品,努力開拓新的市場;還要改善進口結構,促進國內的消費升級,進而促進產業升級。更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是,在當前歐債危機時期,中國可通過購買一些歐元區債券特別是"南歐五國"的債券,同時增加中國對歐洲國家的人民幣直接投資,這不僅會對緩解歐債危機有很大幫助,還能以此抗衡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加快人民幣"歐洲化"的進程,並敦促歐盟盡早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爭取中國出口產品在歐洲免遭反傾銷措施之累。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中國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參與對歐洲國家的投資,相比購買債券來說,投資歐洲的實體經濟或許更具價值,比如高科技企業、品牌企業等。"

另外,王勇還認為,歐債危機升級,使得在歐洲投資的華人、華僑經營慘淡甚至虧損,不少人已開始撤離歐洲,回國投資。為此,我們需要有序引導在歐洲的華僑資本回國投資。相關地方政府可以為僑資回歸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引導僑資成為啟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新"引擎"。

"當然還需多多留神,防止'土熱錢'加速流入國內。"王勇強調說。所謂"土熱錢"是指海外尤其是在歐洲掌握大規模資金的華人、華僑,通過內地社會網路、地下錢庄等渠道,將資本注入內地市場短期套利。對這些"土熱錢",一要加強外商直接投資項目下異常資金的跨境流動管理,尤其加強對資本金結匯後人民幣資金去向的監管;二要加大對地下錢庄的打擊力度,提高企業工商登記注冊的真實性要求。同時,加強外匯局與相關部門間在熱錢監管上的協作,形成合力,精準打擊。

8. 歐洲債券危機對中國貨幣有何影響

個人覺得,歐債危機對中國貨幣沒有直接的影響。
但歐債危機帶來的歐洲經濟下降,會影響中國對歐洲的出口,如果對中國的出口負影響足夠大的話,可能會延緩人民幣升值的進程;至於這負面影響會不會有那麼大,我想現在誰也說不好,包括歐洲自己,只有拭目以待。

9. 中國如何應對歐債危機

眼下,歐洲正為債務問題搞得焦頭爛額,而中國是否該出手救歐洲也因此成為一大熱門話題。國際媒體都開足了火力准備在這個議題中討論出個結果來,為歐洲尋找出路。中國的媒體上是一邊倒的反對聲,擔心中國的投資打水漂或是被歐洲給拖垮。然而,中國該不該拯救歐洲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只是媒體用來吸引眼球的提法。中國沒有能力,歐洲也沒怎麼指望中國去救。政府間正討論的議題是中國是否應該去投資歐洲債券,而不是拯救的問題。
既然是投資,目的當然就是利益回報。鑒於目前歐洲經濟形勢,不可能給投資者以高額的經濟回報。在歐盟新救援計劃中,私人部門的投資者還被逼接受50%希臘國債減記。雖然歐洲金融穩定工具會為新的投資者提供擔保,但僅限於初次20%的損失,與之前50%的減記比起來相差較遠。無論從哪種角度來看,此時投資歐洲債券都不是一個劃算的買賣。
所以當歐洲金融穩定工具首席執行官雷格林來華推銷歐洲穩定基金的時候,民意很焦慮,擔心政府會動用外匯儲備購買安全系數不高、回報率低的歐洲債券。但是投資回報不僅僅局限於經濟層面,政治層面的回報有時候更誘人。歐洲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並沒有旁落,在諸多國際事務中擁有較大的發言權。中國清楚,歐洲人更清楚,因此雙方都沒有把話說死。
目前,全球有能力購買歐洲金融穩定工具的國家屈指可數,如果中國有意投資,完全可以大方地等著歐洲人上門談判。一旦坐下來談,話題可能會涉及對華武器禁運、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對華武器禁運,歐洲過去常常推脫美國干涉,不和中國討論解禁問題。這次歐洲深陷債務危機,美國卻自顧不暇,當然也沒有理由去阻礙歐洲接受中國的投資。何況這項禁令本就是冷戰產物,美國國內也有很多支持解禁的聲音。不過,歐洲要想解禁,必須要通過27個成員國的同意才行,難度不小。但即使這次沒有成功,達成某種階段性的計劃也是值得考慮的。
既然要投資,就要有明確的投資方式。目前大家討論最多的兩種方案是購買新推出來的歐洲金融穩定工具和通過IMF來投資。這兩種方案都有不足之處,歐洲金融穩定工具雖然獲得了評級機構AAA的評級,但畢竟是個新生事物,諸多細節沒有披露,流動性和安全系數還有待市場檢驗。如果通過IMF來投資,安全系數自然上去了,但IMF畢竟是由歐美所控制,中國出了錢,贊譽可能將歸IMF所有。
因此,筆者建議不妨探索一條新方式:由中國自己設立歐債投資基金,通過雙邊談判的方式來決定如何購買歐洲金融穩定工具以及購買數額。這樣既可以做到公開透明,緩解民意壓力,又爭取了主動權,一改由對方拋出方案、我們再決定是否接受的被動,也可以保證外匯儲備市場化運作方式不受干涉。

閱讀全文

與歐洲債券危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