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財務管理中如何計算每股收益無差別點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公式:EBIT加線=(股方案股數×債方案利息-債方案股數×股方案利息)/(股方案股數-債方案股數)
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下,當實際EBIT(或S)等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EBIT(或S)時,負債籌資方案和普通股籌資方案都可選;
當實際EBIT(或S)大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EBIT(或S)時,負債籌資方案的EPS高於普通股籌資方案的EPS,選擇負債籌資方案;
當實際EBIT(或S)小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EBIT(或S)時,負債籌資方案的EPS低於普通股籌資方案的EPS,選擇普通股籌資方案。
(1)債券每股收益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由於負債有遞減所得稅的效應,而股票籌資股利無法在稅前扣除,所以,當預計的息稅前利潤大於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息稅前利潤時,負債籌資方案可以加大企業財務杠桿的作用,放大收益倍數。當預計息稅前利潤小於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息稅前利潤時,發行股票籌資比較好。
除上述原因外,可以增強企業實力,增強對債務人的保障比率。否則由於公司利潤較低,較難獲得債務融資,即使獲得,債務資金成本也會很高。該方法是通過計算各備選籌資方案的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並進行比較來選擇最佳資金結構融資方案的方法。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是指每股收益不受融資方式影響的銷售水平。對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有兩種解釋,即每股收益不受融資方式影響的銷售額,或每股收益不受融資方式影響的息稅前利潤。
Ⅱ 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
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每股收益增長率指標使用方法:
1)該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長率和整個市場的比較;
2)和同一行業其他公司的比較;
3)和公司本身歷史每股收益增長率的比較;
4)以每股收益增長率和銷售收入增長率的比較,衡量公司未來的成長潛力。
(2)債券每股收益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該比率反映了每股創造的稅後利潤。比率越高,表明所創造的利潤越多。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時,凈收益是稅後凈利,股份數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如果公司還有優先股,應從稅後凈利中扣除分派給優先股東的股利。
每股收益是指本年凈收益與普通股份總數的比值,根據股數取值的不同,有全面攤薄每股收益和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全面攤薄每股收益是指計算時取年度末的普通股份總數,理由是新發行的股份一般是溢價發行的。
新老股東共同分享公司發行新股前的收益。加權平均每股收益是指計算時股份數用按月對總股數加權計算的數據,理由是由於公司投入的資本和資產不同,收益產生的基礎也不同。
Ⅲ 財務報表中,利潤表中的「每股收益」怎麼計算,怎麼填寫
1、基本每股收益=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1)、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當期新發行普通股股數×已發行時間÷報告期時間-當期回購普通股股數×已回購時間÷報告期時間
2、填寫=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股本數
(3)債券每股收益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一、在進行投資時,一般投資者使用每股收益率指標有以上幾種方式:
1、通過每股收益指標排序,是用來初步尋找一些收益率相對較高的股票,標定出所謂的「績優股」和「垃圾股」;
2、通過橫向比較同行業的每股收益來篩選出其中的龍頭企業;
3、縱向比較個股的每股收益來判斷該公司的成長性。
二、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與每股收益有關的下列信息。
1、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分子、分母的計算過程。
2、列報期間不具有稀釋性但以後期間很可能具有稀釋性的潛在普通股。
3、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企業發行在外普通股或潛在普通股股數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每股收益
Ⅳ 每股收益計算方法
每股收益=凈利益/總股本
Ⅳ 計算稀釋每股收益 (能不能列出計算公式,具體解釋各代表什麼謝謝啦!)
稀釋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為基礎,假設企業所有發行在外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均已轉換為普通股,從而分別調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以及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計算公式:
每股收益=「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實際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例如:上市公司有1億股,去年凈利潤1000萬。每股收益0.1元。
今年分紅方案為:10送10,就會增加股數,變為2億股,每股收益就變為0.05元了,這就叫稀釋每股收益。
計算稀釋每股收益時只考慮稀釋性潛在普通股的影響,而不考慮不具有稀釋性的潛在普通股。
1、分子的調整
計算稀釋每股收益時,應當根據下列事項對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進行調整:
1)當期已確認為費用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釋性潛在普通股轉換時將產生的收益或費用。
上述調整應當考慮相關的所得稅影響。對於包含負債和權益成份的金融工具,僅需調整屬於金融負債部分的相關利息、利得或損失。
2、分母的調整
計算稀釋每股收益時,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應當為計算基本每股收益時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與假定稀釋性潛在普通股轉換為已發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數的加權平均數之和。
假定稀釋性潛在普通股轉換為已發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數,應當根據潛在普通股的條件確定。當存在不止一種轉換基礎時,應當假定會採取從潛在普通股持有者角度看最有利的轉換率或執行價格。
假定稀釋性潛在普通股轉換為已發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數應當按照其發行在外時間進行加權平均。以前期間發行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應當假設在當期期初轉換為普通股;當期發行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應當假設在發行日轉換為普通股;當期被注銷或終止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應當按照當期發行在外的時間加權平均計入稀釋每股收益;當期被轉換或行權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應當從當期期初至轉換日(或行權日)計入稀釋每股收益中,從轉換日(或行權日)起所轉換的普通股則計入基本每股收益中。
Ⅵ 長期債券計算每股收益公式
(1)無差別點的EBIT
(EBIT-10*8%)*(1-33%)/(2+1)=(EBIT-10*8%-25*10%)*(1-33%)/2
解得EBIT=8.3萬元
(2)再籌資後的息稅前利潤達到10萬元,大於無差別點的EBIT=8.3萬元,所以應該選擇方案二。(大於無差別點選擇債權融資,小於無差別點選擇股權融資)
(3)財務杠桿DFL=EBIT/(EBIT-I)=1.66
若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為10%,則每股收益的增長率=10%*1.66=16.6%
Ⅶ 什麼是每股收益每股收益計算公式是什麼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是普通股股東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業凈利潤或需承擔的企業凈虧損。每股收益通常被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衡量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及投資風險,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利潤表中,第九條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項目。
傳統的每股收益指標計算公式: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潤-優先股股利)/期末總股本。基本每股收益=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Ⅷ 每股收益是怎麼算出來的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是普通股股東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業凈利潤或需承擔的企業凈虧損。
一、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二、每股收益增長率指標使用方法:
1)該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長率和整個市場的比較;
2)和同一行業其他公司的比較;
3)和公司本身歷史每股收益增長率的比較;
4)以每股收益增長率和銷售收入增長率的比較,衡量公司未來的成長潛力。
三、傳統的每股收益指標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潤- 優先股股利)/期末總股本
並不是每股盈利越高越好,因為每股有股價。
(8)債券每股收益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每股收益計算
計算公式
1、普通股每股利潤=(稅後利潤-優先股股利)/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數。
2、企業應當按照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除以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基本每股收益(Primary Earnings Per Share)。
3、收益公式∪基本每股收益 = 凈利潤/總股本
4、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按下列公式計算:
(1)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當期新發行普通股股數×已發行時間÷報告期時間-當期回購普通股股數×已回購時間÷報告期時間
(2)稀釋每股收益(Fully Diluted Earnings Per Share)稀釋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為基礎,假設企業所有發行在外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均已轉換為普通股,從而分別調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以及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計算公式解釋
1、從公式中可以看出,計算基本每股收益,關鍵是要確定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和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在計算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時,應當考慮公司是否存在優先股。
2、如果不存在優先股,那麼公司當期凈利潤就是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如果存在優先股,在優先股是非累積優先股的情況下,應從公司當期凈利潤中扣除當期已支付或宣告的優先股股利。
3、在優先股是累積優先股的情況下,公司凈利潤中應扣除至本期止應支付的股利。在我國,公司暫不存在優先股,所以公司當期凈利潤就是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