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債券市場存在哪些問題
投資分紅保險劃算么?重疾分紅險,投資保障兩不誤。 第一個問題,管理體制分散,監管效率低下 從監管來看,我國債券市場一直缺乏管理機構,無法形成監管和發展的合力,影響了市場發展的質量,以公司債券債券為例,同一個公司發行的債券,在不同的審計機構和流通的場所有著不同的屬性,也分別適用人民銀行法、企業債券法、公司債券管理暫行辦法多個法律法規,容易產生監管盲區,不利於控制風險。 第二個問題,缺乏統一標准 目前我國公司債券市場的品種包括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私募債券、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共四大類五個品種,這四類公司債券當中,除了企業債的資金運用主要體現為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之外,其他方面均沒有實質上的差異,發債主體是高度的重合,但是由於這四類債券是歸屬於不同的審批機構,發現標准共存的情況,這對我國統一監管措施的實施都帶來了制度上的障礙。對同一個發債主體而言,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適用於不同的法律法規,使法律主體往往會規避要求更嚴格的企業債券,而更多的選擇比較寬松的中期票據,這對發行人的發行監管和控制留下了隱患。 第三個問題,二級市場分割效率受到質疑 中國債券市場受制於傳統觀點的束縛而處於長期分割的狀態,這與國際債券市場交易區域集中,場內場外日漸融合的趨勢不符,也不利於充分發揮和融合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各自的優勢,不利於實現債券產品、資金和投資者的互聯互通,制約了債券市場的發展。事實上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都有著各自的優勢,銀行間市場具有投資者基礎雄厚、後台清算系統龐大等優勢,交易所市場則具有定價效率高、價格連續、市場透明、交易系統先進、技術系統覆蓋廣泛等優勢,不利於提高中國債券市場的整體競爭力,同時在市場分割的狀態下,債券投資人、資金、現券被限制在兩個獨立的區域中運行,不能自由流動,經常出現同券不同價的情況,無法形成統一的市場基準收益率曲線,這種局面廣受投資人詬病。 第四個問題,商業銀行廣泛壟斷債券,制約債券市場的發展 由於我國高儲蓄,商業銀行成為債券市場的絕對投資主體,目前商業銀行持有債券的比例已經超過存量的70%,債券投資者結構出現了單一化的特徵,債券市場發展的持續性令人擔憂。銀行大量持有債券使得投資者無法持有信用債,這種單一的投資結構無法建立起真正的企業信用機制,在商業銀行既是承銷主體又是持債務主體的情況下,債券市場成為了特殊的市場,這種情況不利於根據信用利差進行市場化定價,企業資信評級制度、持續信息披露制度等市場化風險管理手段也銀行的高信用光環下被淡化,一旦發債出題出現兌付違約,集中持有債券的商業銀行又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第五個問題,配套制度不完善,市場化風險處理機制尚沒有建立 現階段,我國公司債市場還面臨外部市場和市場機制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一是市場規則體系尚不完善,債權人保護和破產制度尚沒有積累有效的實踐經驗,債權受託管理人制度也不理想。二是市場產品結構不合理,債券產品依然是以政府債為主,企業信用債只佔23%左右,與合理的結構還有很大的差距。三是信用體系建設不足,信用評級機構受外界干擾比較嚴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評級的公正性。四是產品缺乏有效的信用基礎,銀行轉貸款仍是路徑依賴。近幾年短期信用債已經出現了到期無法兌付的情況,違約風險已經開始顯現,利諾集團等幾家企業發行的短期融資券都曾出現短期的險情,這也暴露市場制度上的缺陷,發行人責任自負,投資人風險自擔的市場文化還沒有形成,擔保機構、政府部門卻承擔了太多的責任,市場無法正常發育和健康的成長。 慧擇提示:中國債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就是以上介紹的幾點,有沒有加深您對中國債券市場的了解呢?
Ⅱ 國內債券發生實質性債務違約是從2018年資管新規發布以後嗎
2018年全年新增42家違約主體,涉及債券118隻。違約金額方面,截至12月31日,2018年債券市版場涉及違約金額權達1154.5億元,而2017年這一數據為337.5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在資管新規發布之前,在5月30日之前,2018年共有近20隻債券發生違約,合計違約規模超過170億;而2017年同期僅有9隻債券發生違約,合計違約規模約70億。
Ⅲ 知道國債年收益率,債券違約率,違約損失率,如何求預期收益率
預期收益率=國債年收益*(1-債券違約率*違約損失率)
Ⅳ 違約損失率的研究現狀
企業舉債取得資金的主要渠道有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的各項公司債具有次級市場價格,違約後可以通過該債務工具違約後一定時點的市場價格為基礎估算違約損失率。對於間接融資,則需依靠銀行積累的違約貸款數據資料來推估違約損失率。公開市場資料較易取得,因此違約損失率的研究也以此為基礎發展起來。
Robert C. Merton於1974年發表的「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一文是現代信貸違約概率和回收率分析的理論基礎文章。 其不足之處是沒有解決信用資產質量的實際觀測問題,在實證中的應用受到限制,這也是模型誕生後大量後續工作的重心所在。
針對Merton(1974)模型在實證應用領域的困難,有若干文獻嘗試提供變通的解決辦法。Crouhy和Galai(1997)將不能直接觀測的Merton(1974)模型表達為信貸違約概率和回收率的函數,從而使信用風險管理的核心簡化為對PD和LGD的觀測分析,產生了較大影響。
觀測度量金融工具LGD的途徑大致有三類(劉宏峰,楊曉光,2003): Market LGD(市場LGD,以實際違約事件發生後違約債券或可交易貸款的市場價格為依據);Workout LGD(清算LGD,清算及追討過程產生的一系列現金流估計值的現值與風險暴露的比值); Implied Market LGD(市場隱含LGD,利用資產估價模型,按同類未違約債券的利差與價格計算)。事實上,基於債券二級市場或貸款二級市場(如證券化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實證研究較多,而對普通的銀行貸款的實證研究很少,其原因一是研究方法的復雜性,二是數據的非公開性。
1、美國市場的研究
由於數據獲得性的原因,目前的文獻以美國市場為研究對象的居多。
Asarnow及Edwards (1995)使用違約事件發生後產生的所有經濟損失衡量銀行貸款的預期損失。其以花旗銀行1970——1993年間一般工商業貸款及受監控貸款(Structured loans)共831個違約樣本計算出的LIED分別為34.79%和12.75%。研究的一個重要發現就是其分布為「雙模型分布」(bi-model),樣本集中在高、低兩端。
Carty及Lieberman(1996)以穆迪公司1989-1996年間58例優先擔保違約銀行貸款為對象,根據其次級市場交易價格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平均回收率為71%,中位數為77%,標准差為32%。研究未觀察到「雙模型分布」(bi-model),但發現回收率明顯向高端偏離。
Hamilton及Carty(1999)以市場法求算159家破產案例為研究樣本的償還率,結果平均償還率為56.7%,中位數償還率為56%,標准差則為29.3%。
Gupton、Daniel Gates及Carty於2000年採用121例違約貸款樣本的研究結果表明:優先擔保和優先未擔保的銀行貸款違約時平均價值分別為69.5%和52.1%,但實踐經驗中對這些平均價值的偏離也是顯著的。
Gupton和Stein(2002)首次推出了一個市場價值預測基礎上LGD預測模型LossCalc ,該模型是一個關於美國債券、銀行貸款和優先股LGD的多因素統計模型。
Til Schuermann(2004年)介紹了穆迪公司1970-2003所有債券和貸款的回收率分布,並對雙峰分布的形成原因進行了解釋。
Michel A., M. Jocobs Jr., P. Varshey (2004)採用JP摩根·大通1982-1999年間的貸款損失歷史資料(共3761例違約客戶)對LGD進行研究,平均會計LGD 和經濟LGD 分別為27.0%和39.8%。該研究同時對抵押貸款LGD進行了分析。通過對1982年1季度至1999年4季度共1705個樣本的研究,抵押貸款(1279個樣本)的LGD均值為27.7%,標准差35.3%,無抵押貸款LGD均值40.3%,標准差42.5%,研究公布了不同類型抵押物LGD均值和標准差。
2、其他市場的LGD實證研究
花旗銀行的Hurt和Felsovalyi(1998)對拉丁美洲1970-1996年27個國家的1149筆銀行貸款研究顯示,平均違約回收率為68.2%,LGD呈偏態分布,宏觀經濟和貸款金額是回收率的影響因素之一,金額越大,回收率越低;
La Porta等人(2003)研究了墨西哥的關聯借款的PD和LGD,1995-1999年非關聯借款的平均回收率為46%,而關聯借款為27%。分布顯示LGD向高端偏離。
台灣徐中敏(2004)以台灣聯征中心庫1996-2002年銀行借款企業戶違約資訊進行了LGD實證研究,以年營業收入500萬歐元為劃分標准,小於此標準的小型企業(樣本數16454個)LGD均值為75%,中位數88%,大於標準的大中型企業(樣本數84個)LGD均值為84%,中位數92%。
標准普爾Franks 等人(2004)使用了英國、法國、德國約8000個原始數據進行了研究,數據時段為1993-2003(法國)、1996-2003(德國)、1997-2003(英國)。數據顯示,英國回收率明顯高於法國,略高於德國。法國回收率分布呈明顯「雙模型分布」,英、德呈偏態分布。
Grunert和Weber(2005)研究了1992-2003年120家德國公司的違約損失率數據。數據顯示,回收率均值為72.45%,方差為35.46%,回收率分布明顯向高端偏離;報告還研究了宏觀經濟、行業、貸款條件和稅務政策的影響。
以上研究報告均只公布了經過深度加工的結論性數據,原始數據、模型參數等均未公布,且均未見專門的抵押貸款的LGD研究報告。 由於國內公司債券市場不發達,銀行違約貸款回收數據系統研究時間起步時間不長,國內關於違約損失率的研究理論介紹較多,有影響的實證數據稀少。主要有:
1、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相關數據。國內華融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公布的資產回收資料,可作為研究國內貸款違約損失率的間接資料。2004年我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結果為資產回收率 26.60%現金回收率20.16% 。
2、其他研究。張海寧(2004)以191個中國大型商業銀行信貸項目作為樣本(時點為1998年)(涉及貸款本金266.29億元,利息77.08億元)進行的實證研究顯示平均回收率為33%,最大值80%,最小值為0。
2004年5月28日 ,建行通過國際競標方式進行賬面價值為40億元人民幣抵押貸款不良房地產抵貸資產的拍賣,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雷曼兄弟、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等15家機構參與競標,最終中標綜合資金回收率為34.75%。
Ⅳ 中國債券市場規模與股票市場對比
人民銀行發布的《年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報告》里有2008年國內債券和股票市場的數據,這里有它的介紹:http://www.pbc.gov.cn/detail.asp?col=100&ID=3206。
如果你要查實時的數據,
1)債券市場的數據可以到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網站查詢,這個公司提供專業的銀行間市場結算平台,公司網站:www.chinabond.com.cn
2)股票市場的數據深交所和上交所能查到,
上交所: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QueryTradingByProdTypeAct?prodType=9&searchDate=&tab_flag=1
深交所:
http://www.szse.cn/main/marketdata/tjsj/jbzb/
你還需要什麼其他數據可以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上交所、深交所的網站上查,只要是對市場公開的都能查到~
國外的數據到各國具體的債券登記託管機構、交易所也能查到的。
Ⅵ 中國債券市場現狀怎麼樣
這方面的論文在一方網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師幫忙指導的。相對於網上很多個人和小機構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一方網王老師咨詢的,非常專業的說
這里還有些資料,你看看
資產證券化可以豐富債券市場品種,提供新的融資和投資渠道,提高資本周轉率,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商業銀行還可以解決資產負債不匹配、資本不足等問題,同時轉移部分系統性風險。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不僅可以在現有資產證券化產品基礎上豐富產品內容,滿足各方面融資需求和投資需求,而且可以根據控制風險需要推出表內雙擔保債券,減少投機行為。但是,目前資產證券化業務尚處於起步階段,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少權威的評級機構,進入門檻較低,信用評級缺乏公信力;二是資產證券化領域法律不健全,資產證券化的稅收、會計與信息披露等相關法律還有待完善;三是投資者數量有限、市場規模太小;四是監管過嚴、審批程序復雜、且期限較長,導致產品數量太少,沒有發揮資產證券化的優勢。關於如何促進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筆者建議,一要創新資產證券化產品,擴大市場規模;二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三要完善資產證券化會計制度;四要完善信用評級體系,提高評級機構質量,創造信用評級需求,加強評級機構道德風險管理;五要拓寬市場參與者范圍;六要實施適當的貨幣政策,支持證券化業務發展。
還有不懂的地方,你上一方網自己看吧~
摘要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義
國內外研究動態
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基本思路
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理論分析
資產證券化的定義與分類
建立利率模型與確定利率波動率
專項分析:MBS分析
MPS分析
CMO分析
商業房產按揭抵押債券
美國次貸危機的理論分析
美國住房貸款證券化
次級貸款概述
資產證券化業務流程
美國房地產市場繁榮帶動了經濟增長
次貸危機發生過程
次級危機產生的原因
美國的過度的透支消費
金融衍生產品監管存在漏洞
投資銀行過度競爭
金融杠桿化程度過高和金融機構短期行為
信用評級領域存在問題
美國次貸危機的經驗借鑒
借鑒場內金融工具經驗
金融法案改革控制商業銀行和影子銀行系統性風險
國際清算銀行改革推出巴塞爾協議Ⅲ
房屋按揭貸款資產證券化現狀與問題
房地產市場與資產證券化發展現狀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
中國資產證券化現狀
債券市場在中國資本市場中的位置
中國債券市場現狀
證券化業務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相關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信用評級體系存在問題
資產證券化市場規模與參與者數量不夠
SPV的監管
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與創新建議
推進資產證券化產品創新
推出MBS的可行性
完善證券化品種推動金融創新機制
相關法律與制度創新
法律建設方面創新
資產證券化制度創新
適用的會計准則
會計准則的調整
會計准則一致性
完善信用評級體系
提高信用評級機構質量
創造評級需求
加強監管防範道德風險
拓寬市場參與者范圍
引入機構投資者
引入個人投資者
引入外部投資者
貨幣政策與資產證券化
貨幣政策對資產價格的影響
宏觀調控引導資產證券化健康發展
結論與展望
後記
最好先擬提綱,再寫論文,你參考下這個吧,當時一方的王老師給我,直接就通過了,呵呵,老師拿我的當別人的範文了
你好
Ⅶ 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綠色債券再迎政策支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綠色債券市場已經躋身世界前列。2018年以來,多個部門相繼推出綠色債券市場建設與發展監管條例,監管體系更加規范;多個地方政府著力研究部署綠色債券獎勵政策,激勵措施更加完善。
2019年5月,人民銀行印發的《關於支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通知》,盡管區域范圍目前僅有5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債券種類只是綠色債務融資工具,但在支持試驗區綠色發展的同時,其相關經驗和做法也將會得到復制和推廣,這對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和促進作用,也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Ⅷ 目前中國債券市場允許賣空嗎
賣空,是股票、期貨等市場的一種操作模式,與多頭相對,理論上是先借版貸賣出,再買進歸還權。做空是指預期未來行情下跌,將手中借入的股票按目前價格賣出,待行情跌後買進再歸還,獲取差價利潤。其交易行為特點為先賣後買。實際上有點像商業中的賒貨交易模式。這種模式在價格下跌的波段中能夠獲利,就是先在高位借貨進來賣出,等跌了之後再買進歸還。
目前,中國債券市場可以通過融資融券做空,但是有信用限制。一般是在一家證券公司開戶交易滿兩年以上才能做融資融券交易。中國債券市場對於個別債券品種來說是不允許賣空,也不像股票存在融券做空的機制,但是現在有了國債券期貨,可以曲線對債券市場進行做空,但由於國債期貨很多時候是對於未來無風險利率的預期,這個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不像個別債券中的公司、企業債券比較受到公司因素影響,存在較大違約預期時,做空這類債券的收益會很大。
Ⅸ 中國債券市場未來的走勢會怎樣,債券牛市
1、現在的抄債券發行利率越來越低,中興通訊最高竟然只有4.6%。大大低於3年期憑證式國債的5.58%。
2、經過半年的大牛市,已經有充分的賺錢效應,大家非常麻痹!
3、感覺降息後有利好出盡的感覺,現在剛剛降息,短期內不會再降!
4、本次降息,實際上銀行都在上浮利率,實際並沒有降。
5、高風險債都已經發行了,不止一家,面臨上市,說是高風險,實際很多都達到了AA,而且有擔保,相比而言,目前很多企業債的價格、利率、信用等級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唯一的優勢就是可以零星交易,不用每次最少50萬,但是這種高風險、高收益的債券比如要吸引很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其中。
綜上所述,考慮到今年的收益已經大大超額完成目標,本人現在開始賣出企業債,參與逆回購,等待債券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