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美國債務違約
這個問題的邏輯關系是這樣子的:
1、美國為什麼會接這么多債?
美國債務危機的根本是美國為什麼會欠這么多債?
因為次貸危機時美國政府購買銀行有毒資產(約1.4萬億),用什麼買?發行的美元,但是這么多美元都到市場上會引起惡性的通脹,所以發行1.4萬億美債收迴流動性。(這樣子,解救了銀行,也不會通脹,打壓了美元,使得美國出口競爭力加強---挽救製造業,降低失業率)
從這個邏輯推,美國政府花了太多的錢,而以後還要花錢,所以要找到錢的來源:
1)發行美元--這就是2次量化寬松的來由
2)發美債--收回美元來花。
現在看來政府傾向於第二種(美聯儲的第三次量化寬松贊同者不多)。
2、提高上限能怎麼樣?
提高了上限,美國政府可以繼續發行國債,也就是可以繼續籌到前來花,而且不用通過印美元,可以避免通脹。
所以,提高上限就是再多發國債。
3、多發的國債,怎麼還?
不好還呀,要不怎麼共和黨要求削減預算赤字,說明這是未來實打實要還的,而不是通過印美元來還。我們可以注意到,要削減的赤字和要增發的國債很接近。
4、新發的是不是用來還舊的呢?
可以說有一部分也許是,但是,美國政府現在直接面臨的是現金流的枯竭(大家都估計8.2日通不過,8.3日當天就可能產生賬面上的現金短缺--數目較大,網上可以查到),所以,大部分是換錢來花的,而不是還舊債。不排除小部分用於償還到期必須還的。
按照這個思路,如果提高上限提案沒有被國會通過,則美國政府現金流馬上出現短缺,但是美聯儲暫時又不能印美元(沒有多少支持者,而且要走程序),那麼美國的經濟馬上就會出現問題。這樣子全球經濟都會有問題。況且,多印美元,又不能增發國債回收流動性,那麼通脹幾乎是必然的,對經濟的影響顯而易見。
其實,這幾天全球股市的暴跌也告訴我們,即使上限上調,但由於評級下調導致世界的擔憂有多嚴重。
關於你的思路,我覺得問題在於美元的信用是不是以美債體現?如果美元可以無限印製,那麼它的信用又怎麼以美債體現呢?10年前美國借了中國1億美元(或者中國買了1億美債)。10年後由於印製過多,通脹100%,那你還我1億的美元(或者美國購回1億美債)又有有多少購買力呢?只剩5000萬了吧。
㈡ 關於「自由法案」具體是怎樣由來的
1929年,希特勒提出與壟斷資本的結盟問題,得到了有關方面的響應。同年9月,納粹黨發表的「反對奴役德意志人民法案」被稱為「自由法案」,法案稱納粹黨要與持種族權威觀念的保守派結為聯盟夥伴,集中解決「德國世界政治地位的衰落」問題,「重新贏得我國人民的自由」。
㈢ 美國債務危機的債務風險
主權債務危機的本質是高赤字之下的主權信用危機。很多國家,隨著救市規模不斷擴大,債務的比重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很多國家可能面臨無法償還未來的風險。當這個危機爆發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主權違約,當一國不能償付其國家債務時發生的違約。
傳統的主權債務違約的解決方式主要是兩種:違約國家向世界銀行或者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借款;與債權國就債務利率、還債時間和本金進行商討。 2011年5月16日,美國國債終於觸及國會所允許的14.29萬億美元上限。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舉債度日成為家常便飯,國債紀錄屢創新高。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余額為13.58萬億美元,GDP佔比約為94%,同年年底一舉突破14萬億美元。2011年2月22日,在可供發債余額僅剩2180億美元的時候,美國國會未就提高上限達成一致。終於在2011年5月,美國國債觸頂,開創了14.29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面對這種情況,美國財長蓋特納憂心忡忡。他表示,由於採取了一些緊急措施以維持借債能力,美國政府支付開支最多能延遲到2013年8月2日。到了2013年8月2日,政府若不提高債務上限或削減開支,就會開始債務違約,無法償還美國國債券本金和利息,這種情況可能讓國際金融市場陷入混亂。 美國從法律上確定債務上限始於1917年。在此之前,美國政府每當需要借款時,都要向國會一事一報,在獲得國會批准和授權後,方能實施籌融資計劃。這一原則是對當屆政府或將出現過度透支,而對下屆政府不負責任行為的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應對戰時經濟之需,國家財政必須有更大的靈活性,美國國會也因此授予政府一攬子借款許可權,條件是,聯邦政府(不包括地方政府)的借款總額要小於國會當下規定的總量限制。1917年,國會以立法形式確立國債的限額發行制度。實施這一制度的法律依據是,美國的《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1年至1945年,美國債務上限被限制在3000億美元。二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美國債務上限一度有所下降。
一直到1962年,才又重新回到接近3000億美元的水平。
但1962年以後,這一上限不斷提高,佔G D P的比重也不斷上升。
進入新世紀以後,美國財政從柯林頓時期的盈餘轉為赤字,債務也隨之增加。
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近幾年,美國債務的增長速度更是快得驚人:2008年和2009年,美國國債上限分別為10.61萬億美元和12.10萬億美元,分別佔G D P的比重為70%和84 .1%。
而2010的情況更加惡化:按2010財年計算,美國G D P總額為14.62萬億美元,而債務上限達14 .29萬億美元,相當於G D P總額的98%;2010年的財政收入為2.16萬億美元,支出為3.56萬億美元,當年財政赤字佔G D P的比例已接近10%。
自1939年開始,美國債務上限已經上調83次,幾乎平均每九個月就要上調一次。進入21世紀,這一頻率又有所加快,2001年以來,債務上限已上調10次,其中自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到2010年底為六次,僅奧巴馬就任總統以來就已上調了三次,總額達近三萬億美元之巨。上次2012年8月2日的上調是第84次。
美國的財政決心已經經歷過五次考驗,分別在獨立時期、1812年戰爭時期、內戰期間和之後、一戰期間和二戰期間。有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當情況變糟的時候,美國會還債。
㈣ 美國債務問題
美國從法律上確定債務上限始於1917年。在此之前,美國政府每當需要借款時,都要向國會一事一報,在獲得國會批准和授權後,方能實施籌融資計劃。這一原則是對當屆政府或將出現過度透支,而對下屆政府不負責任行為的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應對戰時經濟之需,國家財政必須有更大的靈活性,美國國會也因此授予政府一攬子借款許可權,條件是,聯邦政府(不包括地方政府)的借款總額要小於國會當下規定的總量限制。1917年,國會以立法形式確立國債的限額發行制度。實施這一制度的法律依據是,美國的《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1年至1945年,美國債務上限被限制在3000億美元。二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美國債務上限一度有所下降。
一直到1962年,才又重新回到接近3000億美元的水平。
但1962年以後,這一上限不斷提高,佔G D P的比重也不斷上升。
進入新世紀以後,美國財政從柯林頓時期的盈餘轉為赤字,債務也隨之增加。
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近幾年,美國債務的增長速度更是快得驚人:2008年和2009年,美國國債上限分別為10.61萬億美元和12.10萬億美元,分別佔G D P的比重為70%和84 .1%。
而2010的情況更加惡化:按2010財年計算,美國G D P總額為14.62萬億美元,而債務上限達14 .29萬億美元,相當於G D P總額的98%;2010年的財政收入為2.16萬億美元,支出為3.56萬億美元,當年財政赤字佔G D P的比例已接近10%。
自1939年開始,美國債務上限已經上調83次,幾乎平均每九個月就要上調一次。進入21世紀,這一頻率又有所加快,2001年以來,債務上限已上調10次,其中自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到2010年底為六次,僅奧巴馬就任總統以來就已上調了三次,總額達近三萬億美元之巨。上次2012年8月2日的上調是第84次。
美國的財政決心已經經歷過五次考驗,分別在獨立時期、1812年戰爭時期、內戰期間和之後、一戰期間和二戰期間。有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當情況變糟的時候,美國會還債。
㈤ 柯林頓宣布美國政府什麼時候消滅債務
美國從法律上確定債務上限始於1917年。在此之前,美國每當需要借款時,都要向國會一事一報,在獲得國會批准和授權後,方能實施籌融資計劃。這一原則是對當屆或將出現過度透支,而對下屆不負責任行為的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應對戰時經濟之需,國家財政必須有更大的靈活性,美國國會也因此授予一攬子借款許可權,條件是,聯邦(不包括地方)的借款總額要小於國會當下規定的總量限制。1917年,國會以立法形式確立國債的限額發行制度。實施這一制度的法律依據是,美國的《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1年至1945年,美國債務上限被限制在3000億美元。二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美國債務上限一度有所下降。
一直到1962年,才又重新回到接近3000億美元的水平。
但1962年以後,這一上限不斷提高,佔G D P的比重也不斷上升。
進入新世紀以後,美國財政從柯林頓時期的盈餘轉為赤字,債務也隨之增加。
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近幾年,美國債務的增長速度更是快得驚人:2008年和2009年,美國國債上限分別為10.61萬億美元和12.10萬億美元,分別佔G D P的比重為70%和84 .1%。
而2010的情況更加惡化:按2010財年計算,美國G D P總額為14.62萬億美元,而債務上限達14 .29萬億美元,相當於G D P總額的98%;2010年的財政收入為2.16萬億美元,支出為3.56萬億美元,當年財政赤字佔G D P的比例已接近10%。
自1939年開始,美國債務上限已經上調83次,幾乎平均每九個月就要上調一次。進入21世紀,這一頻率又有所加快,2001年以來,債務上限已上調10次,其中自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到2010年底為六次,僅奧巴馬就任總統以來就已上調了三次,總額達近三萬億美元之巨。上次2012年8月2日的上調是第84次。
美國的財政決心已經經歷過五次考驗,分別在獨立時期、1812年戰爭時期、內戰期間和之後、一戰期間和二戰期間。有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當情況變糟的時候,美國會還債。
㈥ 怎麼看待美國國債上限問題
關於美國國會是否能如期通過提高美國國債上限的決議方案,目前全世界都在焦急的翹首以待,如不能通過的話,美國巨量的國債將有違約的風險,將導致全球金融市場的巨大震動,其威力與產生的影響和後果將不亞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此我們目前也無能為力,一切只能靜待8月2日的表決結果了,讓我們一起祈禱上蒼吧!
㈦ 美國政府國債上限 12.294 萬億美元,是怎麼計算計算出來的
國債余額上限是指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美國憲法賦予美國國會有權確定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額的最高限額。確定法定債務的上限是要限制聯邦債務的擴大,控制聯邦政府的支出。如果聯邦政府債務總額接近法定的上限,美國財政部必須採取非尋常措施來滿足承擔的義務。債務上限也確定了國會和政府承擔財政義務,使政府在赤字條件下借入資金。同時,債務上限也表達了節儉的理念和管理政府財政的經濟考量。
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通過兩個方式形成,一是聯邦政府向公眾發行債券出售債務,為預算赤字融資,這被稱為公眾持有的債務;二是聯邦政府因某些支出增加債務,如社會安全、醫療和運輸,從而減少了政府賬戶的順差,這被稱為政府賬戶產生的債務。這兩類方式產生的債務加總為聯邦政府的債務總和。
法律上確定美國國債上限始於1917年的"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該法案出台背景是美國政府通過融資參與世界第一次大戰。該法案對美國財政部發行債券作出總量限制的規定,並在以後的20年裡,該法案實施中分別對長短期國債債券的數量作出限制。1939年,美國國會廢除了分別限制長短期國債債券的數量限制,但繼續實行對公共債務的總量限制,從而使財政部更能靈活地管理國債事務,對各類債務進行期限搭配。 1941年至1945年,美國國債上限被限制在3000億美元。二戰結束後,國債上限下降,一直到1962年,才接近3000億美元的水平。但1962年以後,美國國債上限一直提高,國債上限佔GDP的比重不斷上升,尤其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近幾年。2008年至2010年,美國國債上限分別為10.61萬億美元、12.10萬億美元和14.29萬億美元,分別佔GDP的比重為70%、84.1%和92.1%。
美國國債上限增加背後的經濟機制是這樣的:國債上限增加是美國財政赤字的增加,財政赤字增加在短期內能刺激需求和增加產出。這就是美國出台"2009年美國復興與再投資法案"的理由。從長期看,當經濟復甦接近充分就業時,政府的赤字會導致拉動利率的上升,高利率會導致融資成本的上升,從而抑制投資,削減生產性資本存量。高利率也會抑制消費。但高利率的積極效應促使外國資金流入美國。高利率條件下,美元資產更具吸引力,外國投資者會購買美國國債。 因為購買美國的債券,首先必須購買美元,從而導致美元升值。美元升值將導致美國進口產品價格下降和出口產品價格上升,從而引起美國貿易收支朝逆差方向發展。外國資本的流入可以部分抵消財政赤字增加對投資的消極作用。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美國中央銀行通過購買美國國債使美元流向全世界。所以,美國的財政赤字,即美國的債務一定程度上是全世界承擔的。
誰是美國債務的債權人?美國國債持有者的分布是這樣的:美國政府通過其掌握的信託基金是美國國債主要的持有者,擁有美國國債的37.8%;美聯儲擁有6.5%;國內私人機構和自然人擁有21.8%;州政府和當地政府擁有4.6%;外國投資者29.3%。
美國國債上限的上下幅度如何確定?從長期看,國債佔GDP的比例是確定經濟穩定的關鍵指標,從而也成為確定國債上限的依據。如果國債的增長超過GDP增長,國債是不可持續的。國債佔GDP的比例取決於預算赤字,也取決於利率和GDP增長率。通常情況下,預算赤字應該等於債務利息支付。從而使每年的債務增長等於債務的融資成本。所以,債務增長率等於利率。如果利率高於GDP增長率,債務增長就超過了GDP增長,國債佔GDP的比例就上升。 與此相反,利率低於GDP增長率,國債佔GDP的比例就下降。從1940年至1970年,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與債務利息支付基本持平,但是從小布希政府以來,預算赤字遠遠超過了債務利息支付,所以,美國國債已面臨不可持續問題。投資者如果懷疑美國國債的償付能力,美國國債就不再可能在市場上繼續融資。從橫向比較看,美國國債佔GDP的比例在發達國家中並不高。2009年,國債佔GDP的比例,比利時為101.2%,希臘為114.9%,義大利為123.6%,日本為189.3%,美國為83.9%。
由於目前美國經濟復甦的勢頭良好,預計2011年美國經濟增長將超過3%。美國強大的國力和美國國債有著良好的信譽,美國國債並沒有給美國造成嚴重的問題
㈧ 專業一點,美國提高舉債上限是什麼意思對債市理解不是很清楚,很想清楚地知道其對於貨幣幣值的影響。
這個和債市沒有什麼關系。
簡單的說,一個政府要繼續運作下去,就像一個企業一樣必須要有錢,企業要運作沒有流動資金不行,政府同理。
而現在的美國政府已經沒錢了,他舉的債務已經達到當時民主黨和共和黨一同制定舉債上限。
那沒有錢不行,政府就倒閉了,所以要想辦法開源,截流。
截流在想辦法,但是繼續運作,要拿出「新」的錢,就是提高舉債上限,問美聯儲或者美國百姓借錢甚至其他國家。
美聯儲繼續印製貨幣,但貴金屬等儲存量不變,美元卻多了,美元價值下降。
這是比較直接的一個影響。
再具體的可以看看有關貨幣銀行學之類的知識。
㈨ 美債違約的概述
美債是指由美國聯邦政府以政府名義借貸,通過財政部下的債券發行部門發行的國家債券。
通常說的美債包涵兩部份:
第一部分是國債,比如社保基金等,由聯邦政府持有。
第二部分是聯邦政府以外由公眾投資者,包括聯邦儲備系統、州政府及地方政府等,持有的公眾債券。 美國債務上限是指,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量的最高限額。美國憲法賦予美國國會有權對美國政府債務規定上限。
美國從法律上確定美國債務上限始於1917年。在此之前,美國政府每當需要借款時,都要向國會一事一報,在獲得國會批准和授權後,方能實施籌融資計劃。這一原則是對當屆政府或將出現過度透支,而對下屆政府不負責任行為的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應對戰時經濟之需,國家財政必須有更大的靈活性,美國國會也因此授予政府一攬子借款許可權。不過,條件是聯邦政府(不包括地方政府)的借款總額要小於國會當下規定的總量限制。1917年,國會以立法形式確立國債的限額發行制度,實施這一制度的法律依據是美國的《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 所謂美債違約,即美國聯邦政府無法按照約定時間償還國債的本金和利息,違反了和持有人之間的約定,故稱美債違約。美債違約的關注度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為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元又是一種可以作為外匯儲備、結算的國際貨幣,黃金、石油等國際交易價格均與其掛鉤。如果美國政府出現違約行為,將直接導致世界資本市場的信任危機,全球經濟也將因此而產生劇烈動盪。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級經濟體,可以通過加印美鈔償還債務,所以長期以來,購買美國的國家債券被人們認為是零風險的投資項目,持有范圍之廣、資金量之巨均居世界首位。因而,美國政府如果違約,其行為將給剛剛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的世界經濟以沉重的打擊。它的影響也將大大超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