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債券投資 > 債券打破剛性兌付

債券打破剛性兌付

發布時間:2021-03-09 10:00:36

1. 打破剛性兌付的意義是什麼,利好投資者還是機構

這個問題是個辯證的問題,就好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打破剛性對付有利於降低社會總得融資成本,減輕企業資金壓力…對投資者而言可能短時間不利,但是對長久投資環境而言更加合理…

2. 資管業務為何要打破剛性兌付

金融機構不得承諾資管業務保本保收益。

除金融機構外,互聯網企業、各類投資顧問公司等非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也十分活躍。為規范市場秩序,切實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意見》明確,資管業務作為金融業務,必須納入金融監管,非金融機構不得發行、銷售資管產品,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針對非金融機構違法違規開展資管業務的情況,尤其是利用互聯網平台等分拆銷售具有投資門檻的投資標的、通過增信措施掩蓋產品風險、設立產品二級交易市場等行為,按照國家規定進行規范清理。非金融機構違法違規開展資管業務的,依法予以處罰,同時承諾或進行剛性兌付的,依法從重處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3. 如何打破剛性兌付

深受海內外關注的中誠信託30億元礦產信託產品兌付危機,也化險為夷。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信託業最嚴重的一次單項兌付危機。雖然初步結局有驚無險,整個事件的警示意義卻十分顯著,表明影子銀行剛性兌付蘊藏的金融風險越來越大,危機正在逼近。
中誠信託在三年前發出的誠至金開1號信託產品,存續三年,籌資30.3億元,預期收益率10%,至今年2月1日存續期滿。中介機構也收取了較高的中介費用。不過,此項目的收益基礎,以信託發行時的高煤價保持不變為前提,而近年來煤價出現了周期性下滑。項目融資方山西振富集團,更在早年捲入非法集資,去年即陷入系列債務糾紛,實際控制人王彥平去年5月已因此被捕,案件涉資利滾利之後已高達70億元。
此外,當初這一項目最令人看好之處,就是振富集團據稱有可能通過關系,搞定呂梁地區的白家峁煤礦。這個優質焦煤礦山,當年估值在70億元,如今仍值30億元。不過,直到去年底,此事仍只是振富集團一廂情願,並未獲得山西省政府同意。早年曾發生過血案的白家峁煤礦利益糾葛十分復雜,礦權至今屬於村辦集體企業(參見本刊第4期封面報道《非剛性兌付》)。
有此背景,則振富集團礦業危機爆發實屬必然。依法辦事,讓市場做決定,發行人、委託人和投資人理應承擔投資失誤的嚴重後果,發行人和委託人的責任尤其重大。不過,就在最後一刻,此信託項目再次以剛性兌付承諾而告「解決」,中誠信託與投資者達成協議,承諾如期兌付所有本金和大部分利息。
至於其解決方式,又是「以時間換空間」——該項目的發起人中國工商銀行和委託人中誠信託尋找第三方接盤,把信託資產賣給資產管理公司等國企。這種做法,與2013年以來十多起規模相對較小的信託兌付危機的解決方案無異,正是多年來「政府背書+風險後移」傳統思路的繼續。
近期以來,金融監管部門屢次強調打破剛性兌付、理順風險定價機制,有意強化「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的市場化意識。市場輿論對此也相當認同。故中誠信託風波發生後,業內也曾預計,此事可能成為首次允許自然違約的斷腕之舉。但是,真實的考驗來臨之時,監管者徘徊於監管責任和「社會穩定」等諸多選項,仍未能破釜沉舟;涉事其中的工行、中誠信託和地方政府,更無意坦然面對風險、承擔後果。主事各方聯手,再次製造了皆大歡喜的假象,融資企業的真實風險水平仍無從測知,投資者獲得了本無可能收獲的幾乎全部預期收益,道德風險重新蔓延開來。
「大而不能倒,小也不能倒」的結局反復出現,雖有其必然性,也不能不使人深以為憂。對此次中誠信託風波,相關方均應反思教訓、嚴肅問責、一查到底。在金融機構一方,中誠信託和工商銀行均為業內翹楚。但是,在這一礦產信託的履職管理環節中,兩機構雖然收取了高額中介費,卻在盡職調查、風險審查、投後管理、信息披露等諸多環節均有明顯失職。其中,中誠信託作為委託人的責任是顯而易見的。但以銀信合作每由強勢銀行主導的慣例,工行雖僅以項目發起人、代銷行和資金託管行身份出現,仍無法撇清自身重大責任。
此次風波階段性平息,金融和制度成本都極為高昂。特別是地方政府涉身其中,承諾將把白家峁煤礦批給相關項目,為項目延續、第三者接盤提供了關鍵條件,有形之手的作用何其顯著。顯然,在涉及房地產、礦產等事項的金融風險事件中,由於交易不透明、有法不循相當普遍,地方政府的權力操作空間很大。地方領導人對於「地方金融信用」的考量,地方政府與國有銀行的明暗交易,在金融博弈中均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監管部門如有意直面局部風險,打破剛性兌付僵局,讓市場實現風險定價,則應以切實措施切斷地方政府不當干預的鏈條。
近年來,中國以銀行理財和信託理財為主的影子銀行不斷擴張,有海外機構估測其總規模約為40萬億元。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2014年金融違約事件將不可避免。金融系統的存量風險如何化解,成為擺在監管者和利益相關方面前的緊迫任務。中國的影子銀行問題究竟壞賬幾何,單個項目的風險和系統性風險之間的關系如何,依然缺乏系統的、科學的評估,缺乏真實、准確、完整的信息披露。若不能打破剛性兌付,有效切割個體風險和系統性風險,相關各方綁架政府,繼續抱薪救火,則等於所有的影子銀行都以政府和國有大銀行持續背書,風險將越來越大。
解決這些嚴峻問題需要專業素養,更需要責任擔當。國辦2013年底的「107號文」試圖解決影子銀行的問題,但對於存量風險化解,仍需更明確的方案。中央政府應該提出主動防範金融風險的原則和系統辦法,對監管部門加強問責與賦權,才能防止蟻穴繼起,危及千里之堤。這既是金融治理的當務之急,也關乎金融改革的長久之計。

4. 打破剛性兌付就是不承諾保本保收益嗎

打破剛性兌付——就是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規定是為從根本上打破剛性兌付,讓投資者在明晰風險、盡享收益的基礎上自擔風險。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等人認為,監管層首次提出要求全部資管產品凈值化管理,意味著包括銀行表外理財在內的全部資管產品將向凈值型產品轉型,而當下銀行理財凈值型佔比尚未達到10%,該規定影響深遠。

5. 打破剛性兌付下,銀行理財該怎麼玩

我覺得題主要有個觀念:打破剛兌不代表就會虧損或者損失本金。
截止目前銀行對普通投資者而言仍是最安全理財渠道,擁有大量風控人員、成熟風控體系和作業經驗、高素質從業人員,這是一般投資機構不具備的。
當然,打破剛兌後,一般投資者在挑選理財產品時一定要更加註重產品選擇,仔細閱讀產品說明說,知道自己買的錢被投向何處,如果被拿去購買貨幣基金或者債券,風險自然小。
如果大部分錢被拿去買股票,自然有虧損風險。
總之,風險與收益相伴,提高自己才是根本。

6. 為什麼監管一定要打破剛性兌付求大神解答, 急急急

意思就是無論發生什麼,資管機構都要分配本金和利息,給你兜底,這是十幾年來業內默認的潛規則,本質上是完全不合理!剛兌的存在扭曲了市場的資金價格,抬高了市場無風險收益水平,整個金融市場的正常秩序也因此受到影響,風險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必將動搖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可以做下測算,比如三思投顧app都可以。

7. 資管市場將如何打破剛性兌付

據報道,在徵求意見稿發布5個多月後,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將打破剛性兌付,促進提升銀行理財質量。

分析人士表示,長期來看,隨著投資管理能力的提升和金融服務的精細化,以及投資者的不斷成熟,資管行業的未來是值得期待的,只是要經歷目前的調整期。

文章來源:央廣網

8. 為什麼所有理財都要打破剛性兌付

從「法」的角度說,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其本質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合同雙方是委託與被委託的法律關系,這就決定了雙方的權利義務——金融機構接受投資者委託,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為委託人利益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並收取相應的管理費用,委託人自擔投資風險並獲得收益。如果金融機構(例如銀行)對資產管理業務作出保本保收益的承諾,那麼,這筆業務的性質以及合同雙方的關系就發生了改變,從理財變成了存款。以理財之名,行存款之實,是一種典型的監管套利,就不能再按照表外理財業務來認定,而應遵循存款業務的規則,包括繳納存款准備金和存款保險基金等。
從「理」的角度說,打破剛性兌付的原因在於它會擾亂市場紀律,加劇道德風險,抬高無風險利率。資產管理業務處於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之外,無需繳納存款准備金,常常脫離監管視線,而剛性兌付卻使金融機構背負了償付義務,從而為系統性風險埋下隱患。此外,金融業的基本原則是風險與收益成正比,但在剛性兌付條件下,那些高收益的產品由於保本承諾,同樣達到低風險,這就使收益與風險出現背離,抬高無風險收益率,增加了整個社會的資金成本,減少了實業發展的資金可獲得性。
從「情」的角度說,主要是指情感、情緒這樣一些因素。對消費者來說,剛性兌付看似「有利」,約定的收益如果不能兌付,則意味著損失,這些因素可能成為打破剛性兌付的阻力。要讓打破剛性兌付真正落實、避免「執行難」,就需要讓廣大金融消費者心理上接受打破剛性兌付的事實,即使因此帶來利益損失,也依然能「情緒穩定」。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要澄清一些模糊認識。

9. 國債是剛性兌付嗎

首先和大家說一說什麼是剛性兌付,所謂剛兌,就是說你購買的金融產品到期之後,無論這筆資金投向的是什麼項目,是賺錢還是虧錢了,發行機構都必須按照約定償還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

在實際投資過程中,收益率有高有低,甚至有的是虧損的怎麼辦,那就只能金融機構預估一個大概的總體收益率,然後給予所有投資人一個固定的收益了。但是這種剛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把這項金融投資給變成了「高收益、零風險」,除非這個金融機構宣布破產,否則本息是肯定可以拿到的,投資者無需任何操心。

看起來是好事啊,而且是保護投資者收益的好事,對投資者是一個有利的條款,但是金融這個領域有一個有趣的事實就是,很多人所認知到的東西,和真正的事實,是恰好相反的。

真正的事實是,剛兌是嚴重不利於普通投資者的,因為他蒙蔽了投資者的知情權,誘導投資者做出了錯誤的投資判斷,從而會蒙受巨大的損失。

無風險利率

這個社會,是有自己的無風險利率的,通常來說,我們把短期國債收益等同於無風險利率,但是實際上,真正的無風險利率是要比國債收益還要略低一點的。

因為國債代表國家債務,只要國家不破產,國債就一定會被兌付,但是只要國家不存在了,國債自然也無從談起了,北洋政府不可能承認清政府的國債,國民政府不可能承認北洋政府的國債,新中國也不可能承認國民政府的國債,所以國債是有損失全部本金的可能性的,只不過概率很低很低,風險溢價微乎其微,但是這個收益=無風險收益+風險溢價的原理是一樣的。

那麼我們假設短期國債收益就是社會無風險利率,我國目前的短期國債收益率是3-4%,這就是中國目前的無風險收益率,超過這個收益率的,都有損失本金的風險存在。

很多吃瓜群眾表示不相信,有人說我買的銀行理財是5-6%的收益率,銀行做擔保,這還能有問題?社會的無風險收益率應該是5-6%。有人說我買的是某P2P,8~10%收益率,XXX做靠山,背景硬,不會有什麼問題,社會的無風險收益率至少是8%吧,因為他也是剛兌啊,找了各種大公司做擔保,能有什麼風險。

這就是剛兌的危害之處,他迷惑了投資人的眼睛,讓部分群眾認為國債、銀行理財、P2P、民間借貸的風險是一樣的,因為他們都是剛性兌付,但是其實,他們的風險是天壤之別。對理性投資者而言,在剛兌的背景下,越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則越劃算,結果導致高風險產品非理性增長,推升了整個社會的風險偏好,最後釀成大禍。

與債券打破剛性兌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