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債券市場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截至2018年末,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8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投資者持債規模近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中國債券正式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充分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也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的體現,將有利於更好地滿足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需求。
陳湛勻指出:從上世紀80年代國債恢復發行,中國債券市場開始,截至2018年的10月末,中國債券市場已經超過了80萬億人民幣,在全球債券市場的余額排名第三,公司信用債券也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的債券市場。
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首批統計學博士點專業博士。現任中國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首創擬人化資本運營專家,上海電視台「夜話地產湛勻妙語」欄目主持人,中國第一財經、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媒體特邀嘉賓,長期應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授課,並被聘為國際論壇峰會和國外大學演講,與英美法徳加拿大等國家名校進行學術交流,走訪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具有國際視野、最受歡迎的實戰型權威金融專家。陳湛勻教授已獲近20項國家、省部級優秀科研獎。陳湛勻教授長期專注於地產金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成長,對這些領域保持高度前瞻性,具有豐富的實際經營經驗。他擅長實用解決具體方案,將廣泛的商業知識和特定行業的深入了解相結合,致力於運用金融專業技術幫助企業提升可持續競爭優勢、贏利能力,放大企業價值並創造價值,成功輔導不少企業上市。
⑵ 開發性金融的概述
開發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發展。開發性金融是實現政府發展目標、彌補體制落後和市場失靈,有助於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增強競爭力的一種金融形式。開發性金融一般為政府擁有、賦權經營,具有國家信用,體現政府意志,把國家信用與市場原理特別是與資本市場原理有機結合起來。
從世界性的發展趨勢看,開發性金融一般經歷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政策性金融初級階段,開發性金融作為政府財政的延伸,以財政性手段彌補市場失靈。第二階段是制度建設階段,也是機構拉動階段。開發性金融以國家信用參與經濟運行,推動市場建設和制度建設。第三階段是作為市場主體參與運行。隨著市場的充分發育,各類制度不斷完善,國家信用與金融運行分離,經濟運行完全納入市場的軌道、框架,開發性金融也就完成基礎制度建設的任務,作為市場主體參與運行。目前,開發銀行已走過政策性金融初級階段,正處於制度建設階段。
開發性金融是國家金融,其目標是彌補體制落後和市場失靈,實現政府的發展目標。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開發性金融的運作具有以下主要特性:通過融資推動項目建設和所及領域的制度及市場建設:以國家信用為基礎,市場業績為支柱,信用建設為主線;以融資優勢和政府組織協調優勢相結合;通過實行政府機構債券和金融資產管理方式相結合,實現損益平衡。
⑶ 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怎麼樣
簡介:來中國開發性金自融促進會是由從事開發性金融發展與研究的機構、專家學者以及有關的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團體。
國家開發銀行在近20年的實踐中,把中國國情與國際先進金融原理相結合,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開發性金融之路,形成一套獨特的開發性金融理念和方法,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金融體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今天的開行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中長期投融資銀行、最大的債券銀行、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和全球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為促進開發性金融社會化,建立開發性領域的廣大企業與各級政府、金融機構、科研院所的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⑷ 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意義和作用有什麼簡述下~
中國債券市場首次允許兩家外資機構發行主體(國際金融公司、亞洲開發銀行)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
人民銀行除了要促進中國經濟金融發展,還要深化債券市場發展,並在此過程中吸收先進的國際金融運作經驗,如制度規范、支付清算、監管體系等金融基礎設施,促進中國債券市場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
其作用如下:
一是有利於推動我國債券市場發展。
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金融工具創新和培養專門人才,並改善我國目前直接融資比重過小、融資結構不合理的狀況。
二是有利於促進我國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
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有人民幣經營資格的外資商業銀行可以參加債券承銷團參與債券的發行承銷,也可以通過准入備案制進行債券買賣;銀行間債券市場已經引入第一家境外機構投資者——泛亞債券指數基金。現在允許國際開發機構在國內進行債券發行是國內債券市場對外開外的又一個重要步驟。
三是有利於降低目前,國內貸款企業匯率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國內企業所籌集的國外資金是國外發行外幣債券,由於國際金融市場匯率波動頻繁,不僅影響國內貸款企業的實際用匯金額,而且企業在購匯還貸時也將承擔一定的匯率風險。債券市場開放後,國內企業獲得的將是人民幣貸款資金,從而減少了國內企業資金匯兌的風險,提高了企業資金使用效率。
⑸ 開發性金融的原理方法
包括以下九個方面:堅持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以市場業績為支柱,以建設市場來實現政府目標;堅持建設制度、建設市場的方法;把融資優勢和政府組織協調優勢相結合,促進政府的力量和市場的力量相互結合和轉化;注重國家及政府組織增信;堅持以信用建設為主線,推動治理結構建設、法人建設、現金流建設和信用建設;實行「政府選擇項目入口、開發性金融孵化、實現市場出口」的融資機制;具有應對集中大額長期風險的制度優勢;實行政府機構債券與金融資產管理方式相結合;建立開發性金融治理結構,接受政府和市場的監督。
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以市場業績為支柱,以建設市場來實現政府目標,是開發性金融的核心內容,也是開發性金融對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發展。開發性金融堅持不因有國家信用而降低資產質量,也不因有好的市場業績而丟失國家信用。開發性金融運用國家信用建設制度和市場,不以盈利為首要目的,但必須靠自己的盈利和市場業績生存,保持資產質量。開發性金融強調市場業績,並不是為了個體利益和機構部門利益,而是把財力集中用於新的瓶頸領域,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開發性金融的盈利有利於維護政府信用的市場形象,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國家信用,更好地服務於政府的政策意圖。
⑹ 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綠色債券再迎政策支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綠色債券市場已經躋身世界前列。2018年以來,多個部門相繼推出綠色債券市場建設與發展監管條例,監管體系更加規范;多個地方政府著力研究部署綠色債券獎勵政策,激勵措施更加完善。
2019年5月,人民銀行印發的《關於支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通知》,盡管區域范圍目前僅有5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債券種類只是綠色債務融資工具,但在支持試驗區綠色發展的同時,其相關經驗和做法也將會得到復制和推廣,這對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和促進作用,也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⑺ 簡述金融創新的主要類型
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內部通過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所創造或引進的新事物。並認為金融創新大致可歸為七類:
(1)金融制度創新;(2)金融市場創新(3)金融產品創新(4)金融機構創新(5)金融資源創新(6)金融科技創新(7)金融管理創新
(1)金融制度創新
一國的金融制度總是隨著金融環境的變化,如政治、經濟、信用制度、金融政策等的變化而逐漸演變的,這種演變不僅是結構性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本質上的變化。
金融制度創新包括金融組織體系、調控體系、市場體系的變革及發展。它影響和決定著金融產權、信用制度、各金融主體的行為及金融市場機制等方面的狀況和運作質量。
(2)金融市場創新
金融市場創新主要是指銀行經營者根據一定時期的經營環境所造成的機會開發出新的市場。現代金融市場大致包括:
1、差異性市場,如按不同的內容劃分的貨幣市場、外匯市場、資本市場、黃金市場、證券市場、抵押市場、保險市場等。
2、時間性市場,按期限長短劃分,短期的有資金拆借市場、票據貼現市場、短期借貸市場、短期債券市場等;長期的有資本市場,如長期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
3、地區性市場,如國內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等。金融市場創新主要指的是微觀經濟主體開辟新的金融市場或宏觀經濟主體建立新型的金融市場。
由於金融市場向更高級金融市場的過渡和轉化,由封閉型金融市場向開放金融市場的進入和拓展。
(3)金融產品創新
金融產品的核心是滿足需求的功能,它包括金融工具和銀行服務。金融產品的形式是客戶所要求的產品種類、特色、方式、質量和信譽,使客戶方便、安全、盈利。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金融創新的大部分屬於金融產品的創新。
(4)金融機構創新
金融機構創新,是從金融創新經營的內容和特徵出發,以創造出新型的經營機構為目的,建立完整的機構體系。
(5)金融資源創新
金融資源是指人才、資金、財務、信息等,它是保證銀行正常經營的必要前提,金融資源創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金融資源的來源創新。首先,金融業經營的正常進行必須有專門的人才,人才來源包括自己培養、吸收其他機構高級人才和引進國外高級專業人才;
其次,必須有資金來源的充分保證,它要求金融機構經營者隨時掌握資金供應市場的動態,挖掘和尋求新的資金供應渠道,開辟新的負債業務。
2、金融資源的結構創新。金融資源結構包括及時、准確地掌握各種信息,高級專業人才比重大,負債結構合理,財務管理先進。它能創造出比同行領先的經營效率和方法。
3、金融資源聚集方式創新。對不同的金融資源有不同的吸引和聚集方式,銀行經營者要不斷創造新的手段,用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去聚集自己所需的金融經營資源,合理地配置這些資源,以求得經營上的最大效益。
(6)金融科技創新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金融技術革新和金融自由化。主要體現在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服務講究速度和效率,以及科學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對金融業務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它一方面使金融市場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縮小,另一方面又使金融服務多元化、國際化。
(7)金融管理創新
金融業管理創新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國家通過立法間接對金融業進行管理,目標是穩定通貨和發展經濟;
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內部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包括機構管理、信貸資金管理、投資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勞動人事管理等方面。
目前,金融機構管理,其著眼點都是通過資金來源制約資金運用,實現銀行資產和負債雙方總量和結構的動態平衡,不斷創造新的管理方法。
(7)開發性金融與中國債券市場創新擴展閱讀:
形式
按照這個觀點,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與工藝創新)與組織管理上的創新,因為兩者均可導致生產函數或供應函數的變化。具體地講,創新包括五種情形:
新產品的出現;新工藝的應用;新資源的開發;新市場的開拓;新的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的確立,也稱為組織創新。
金融創新定義雖然大多源於熊彼特經濟創新的概念,但各個定義的內涵差異較大,總括起來對於金融創新的理解無外乎有三個層面。
宏觀層面
宏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將金融創新與金融史上的重大歷史變革等同起來,認為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金融業的每項重大發展都離不開金融創新。
從這個層面上理解金融創新有如下特點:金融創新的時間跨度長,將整個貨幣信用的發展史視為金融創新史,金融發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視為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不僅包括金融技術的創新,金融市場的創新;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金融企業組織和管理方式的創新,金融服務業結構上的創新。
而且還包括現代銀行業產生以來有關銀行業務,銀行支付和清算體系,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乃至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體系,國際貨幣制度等方面的歷次變革。
如此長的歷史跨度和如此廣的研究空間使得金融創新研究可望而不可及。
中觀層面
中觀層面的金融創新是指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後,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中介功能的變化,它可以分為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是指製造新產品時。
採用新的生產要素或重新組合要素,生產方法,管理系統的過程。產品創新是指產品的供給方生產比傳統產品性能更好,質量更優的新產品的過程。
制度創新則是指一個系統的形成和功能發生了變化。而使系統效率有所提高的過程。
從這個層面上,可將金融創新定義為,是政府或金融當局和金融機構為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在金融過程中的內部矛盾運動,防止或轉移經營風險和降低成本,為更好地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標而逐步改變金融中介功能,創造和組合一個新的高效率的資金營運方式或營運體系的過程。
中觀層次的金融創新概念不僅把研究的時間限制在60年代以後,而且研究對象也有明確的內涵,因此,大多數關於金融創新理論的研究均採用此概念。
微觀層面
微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僅指金融工具的創新。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信用創新型,如用短期信用來實現中期信用。以及分散投資者獨家承擔貸款風險的票據發行便利等;
風險轉移創新型,它包括能在各經濟機構之間相互轉移金融工具內在風險的各種新工具,如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等;
增加流動創新型,它包括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變現能力和可轉換性的新金融工具,如長期貸款的證券化等:股權創造創新型,它包括使債權變為股權的各種新金融工具,如附有股權認購書的債券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創新
⑻ 開發性金融是什麼
開發性金融是適應制度落後和市場失靈,為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增強經濟競爭力而出現的一種金融形式,在國際上已有百年歷史。從各國的實踐看,開發性金融通常為政府所擁有,賦權經營,具有國家信用,用建設制度和開發市場的方法實現政府的發展目標,承擔著支持經濟發展、投融資體制改革及相關金融市場建設的重要任務。國家開發銀行在1994年成立時,國家賦予的職能任務是集中資金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兩基一支」)的大中型基本建設、技術改造項目及其配套工程建設,並對所投資項目在資金總量和資金結構配置上負有宏觀調控職責。在資金短缺的條件下,開發銀行負有宏觀上防止基建盲目膨脹引發通貨膨脹和微觀上確保重點項目資金需求兩個層次的調控責任。開發銀行成立之初,主要是緩解經濟發展中的「瓶頸」制約;亞洲金融危機後,注重防範金融風險,配合和擴大投資拉動、結構調整的政策效果。在這個過程中,開發銀行立足開發性金融的定位,發揮國家信用的高能量,以融資為載體,通過項目建設,在所及領域推進市場制度建設,彌補制度缺損和市場失靈,實現了項目建設和制度建設的雙成功。
堅持開發性金融的業務領域。開發性金融一般不直接進入已經成熟的商業化領域,而是沿著政府路徑,從尚不成熟的市場做起,運用國家信用的高能量,通過融資支持項目建設和所涉及的制度建設,彌補制度缺損,實質是政府信用、政府協調下的一種創新。只要存在市場等制度缺損而又有光明市場前景的投融資領域,並能夠通過制度建設、整合體制資源取得盈利,就是開發性金融的業務領域。
建立「政府入口、開發性金融孵化、市場出口」的開發性金融機制。開發銀行按照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政府選擇項目入口、開發性金融孵化、選擇市場出口三個環節,以未來的整體市場空間為依據,以政府協調下的治理結構彌補單個法人治理結構的不足,推動項目建設和制度建設。其中心內容是:開發銀行通過與政府及相關部門簽訂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共建協調高效的融資平台、信用平台。開發性金融機制發揮作用的過程,是廣義的經濟增長和市場化的孵化過程,是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市場四方共建信用和體制的過程。
實行投融資民主的治理結構。開發銀行立足信貸融資,引進和運用資本市場原理,加強貸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社會化,打破行政審批和少數人決策大額貸款的做法,建立電子路演評審制度,有效控制了新增貸款的風險。同時,在財務體制上不斷完善政策制訂、組織實施、監督檢查三權分立的制約機制,提高財務經費分配和支出的透明度,讓群眾參與預算制定和評議復核,防止腐敗的產生。開發銀行還借鑒「三講」教育巡視組的經驗,成立黨建巡視組,有效解決了總分行信息渠道不暢、黨建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等問題。通過實行民主辦行,建立投融資決策民主和財務民主制度,完善內部責任制和群眾監督制度等措施,有效防範了銀行的風險。
准國債性質的開發性債券和金融的資產管理相結合。開發銀行債券具有準國債性質,但資產管理不同於財政和國債的管理,也不同於商業金融的管理,而是以政府協調強化金融資產管理的方式,提高資產質量和資金效益。開發性金融是介於國債和商業銀行貸款之間的領域,以政府協調強化金融資產管理的方式來防範風險,把政府協調和金融資產管理相結合,中間有資產管理的巨大空間。
開發性金融的融資優勢和政府的組織協調優勢相結合。在完全市場化的體制中,政府不直接參與經濟運行。但我國正處在體制轉軌時期,經濟體制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就是政府和市場要相互結合、相互作用,發揮政府信用的高能量,推動市場建設。近幾年,開發銀行以融資為杠桿,積極推動政府協調,把政府協調的組織優勢用於治理結構建設、法人建設、現金流建設和信用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把國家信用和市場業績相結合。開發銀行抓住開發性金融的發展機遇,資產質量不斷提高,對項目管理和金融體制現代化方面的積極影響更加顯著。到今年三季度末,開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17%,經營業績進入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國家信用與市場業績的統一。在當前市場發育不完善的情況下,開發銀行從市場和業績一側,把不同的目標和利益統一起來,利用融資優勢推動政府信用的協調,鞏固國家信用,有利於提升公眾信心,帶動社會信用發展。開發銀行不以盈利為唯一目標,而是用建設制度和開發培育市場的方式,在體制資源的整合中保證資產安全和取得盈利。從實踐來看,國家信用和市場業績是能夠統一的。
在政府和市場之間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總結開發銀行這些年的工作,就是用融資促進業務領域內的體制建設,通過逐筆融資推進治理結構、法人、現金流和信用四個方面的建設,彌補制度缺損,以優質的資產支持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在整合體制資源中取得盈利。開發銀行在企業發展初期的困難和將來的發展之間搭起一座橋梁,用國家信用熨平經濟發展的周期波動,有效覆蓋和承擔單個項目波動的風險,降低成本,加快市場化進程,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當前我國債券市場發育落後、社會信用缺損的條件下,開發銀行利用信貸融資實現了債券的功能,並通過嚴格監管,保證了資金使用的效果和資源配置的效率。
⑼ 政策性銀行與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異同
政策性銀行與開發性的金融機構的異同的話,他們主要還是通過這個呃,純粹一個方向對這個存款進行一個相應的配置吧,這個和和和服務銀行他們的這個呃使用條件是一樣的。
⑽ 政策性金融債是什麼債券有什麼特點
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又稱政策性銀行債券)是我國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為籌集信貸資金,經國務院批准由中國人民銀行用計劃派購的方式,向郵政儲匯局、國有商業銀行、區域性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城市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券。
編輯本段效果
1998年進行了發行機制改革,從1999年開始全面實行市場化招標發行金融債券,截止到2002年6月底政策性銀行累計發行金融債券13000多億元,存量債券8800億元,使該券種成為我國債券市場中發行規模僅次於國債的券種。近三年,政策性金融債券品種的創新力度很大,為推動我國債券市場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
編輯本段發行方式
政策性金融債券發行分二個階段,派購發行階段和市場化發行階段。
政策性金融債券的派購發行,1994年4月由國家開發銀行第一次發行,從此拉開了政策性金融債券的發行序幕。
政策性金融債券為無紙化記賬式債券,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託管登記,各認購人均在中央國債登記有限責任公司開設託管帳戶,中央國債登記有限責任公司接受政策性銀行的委託辦理還本付息業務。政策性金融債券基本上每個月發行一次,每月20日為當月的基準發行日(節假日順延)。
政策性金融債券的市場化發行,仍然是國家開發銀行於1998年9月2日率先推出,中國進出口銀行於1999年開始嘗試市場化發行業務。以國家開發銀行為主的發行主體,按照國際標准結合我國國情設計出多種規范的、便於流通的、發揮市場參照基準的債券創新品種,大大提高市場的流動性,有效地推動了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受到了廣大銀行間市場成員機構的好